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乳腺癌已经全面进入“慢病时代”

 2024/10/31 12:23:25 学术科普 作者:中国妇女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毋庸置疑,乳腺癌已经全面进入了慢病时代。针对乳腺癌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治愈、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延长生存的关键环节。

●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理念飞速发展,整体朝着“最大限度治愈”向“最佳生活质量”方向发展,治疗手段也实现了多学科技术融合。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离不开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管理和紧密协作的多学科诊疗。

每年10月是“粉红丝带月”,又被称为“世界乳腺癌防治月”。“粉红丝带”是全球乳腺癌预防活动的公认标识,呼吁更多的人对乳腺癌科学防治积极关注,希望更多女性重视乳腺健康。2024年“粉红丝带月”期间,乳腺肿瘤专家轮番出场,公益科普乳腺癌防治知识。

多学科诊疗:从“最大限度治愈”向“最佳生活质量”方向发展

“早期乳腺癌的五年生存率超过90%,毋庸置疑,乳腺癌已经全面进入了慢病时代。针对乳腺癌防筛诊治康的全流程管理,是早期乳腺癌患者获得治愈、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延长生存的关键环节。”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三科主任张瑾教授介绍说,近年来,乳腺癌治疗理念飞速发展,整体朝着“最大限度治愈”向“最佳生活质量”方向发展,治疗手段也实现了多学科技术融合。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不断延长,生活质量持续提升,离不开防筛诊治康全流程管理和紧密协作的多学科诊疗。

“在多学科诊疗体系下,患者不仅能从我们外科医生这里获得诊疗意见,还可以得到乳腺影像科、病理科、内科、放疗科、整形科等学科的帮助。”张瑾教授说,这是一个以患者为中心的闭环,从早期筛查开始,患者就进入了多学科诊疗的闭环之中,包括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放疗科、心理科、康复科等等,都在帮助患者提高生存率,提升生活质量,帮患者顺利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多学科诊疗的闭环,原则上适用于每一位乳腺癌患者。”她指出,“专病专治+多学科协作”如今已经成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对乳腺癌治疗的特色模式。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多学科协作的模式不受医学单一专科的限制,而是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构建一个从诊断到手术,从辅助治疗到康复的全生命周期的全流程方案,让患者最大限度受益。

她同时强调,我国乳腺癌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早诊早治理念还需深入普及。“早诊早治可以使早期乳腺癌患者五年无病生存达到90%以上,是获得治愈效果的关键环节。”张瑾教授介绍,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好不好,很大限度基于发现得早不早,需要公众提高早诊早治的意识,关注乳腺癌的致病高危因素。

比如基因和家族史。乳腺癌是与基因突变具有较强相关性的癌症之一,常见的遗传基因是BRCA1和BRCA2。如果这两个基因发生变异,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或增至普通人群的10倍以上。因此,具有乳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尤其是有2位以上一级亲属曾患乳腺癌或携带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人,更应该密切关注乳腺健康,定期筛查。

除了基因和家族史,致病高风险因素还包括以下几点:行经时间超过40年。月经初潮过早(<12周岁)或绝经较晚(>55周岁);未育、晚育及未哺乳;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活检证实有乳腺不典型增生病变;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饮酒等。

建议具有高风险因素的人,最好定期做影像学检查。目前在早诊技术方面,更强调钼靶X线、超声和磁共振等影像技术与病理结合,共同诊断,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复合率。即便没有条件经常去做常规体检,也要加强自检,一旦发现有乳腺肿块、乳头溢液、乳房皮肤改变、出现“酒窝”状凹陷特征等情况,就要及时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乳腺癌的防治重在破壁,医生们正在不受医学专科的限制为患者构建全生命周期方案。也希望公众能够更加关注乳腺健康,关注肿瘤的科学防治。”张瑾教授表示。

年轻乳腺癌未必更凶险,早期发现是关键

“我们接诊过三十几岁,二十几岁,甚至刚满20的乳腺癌患者,乳癌年轻化的趋势不容忽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肿瘤二科主任刘红教授介绍。我国乳腺癌发病的平均年龄本身就早于欧美,相比欧美60岁以后才出现发病高峰,我国女性提早了大约10年,乳腺癌的中位发病年龄在45—55岁之间。

刘红教授介绍说,40岁以下发病的乳腺癌,一般来说被称为年轻乳腺癌。和大家通常认为的不完全相同,年轻乳腺癌不一定是妈妈、姥姥得了乳腺癌,一定有家族遗传史。乳腺癌年轻化的原因到现在还不十分清楚,与家族遗传、周边环境、自身情绪等高危因素有关。不管是什么原因引发,当下年轻乳腺癌发病持续上升,都需要引起公众注意。为进一步强化年轻乳腺癌患者的早诊早治,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24年特别成立了年轻乳腺癌专病门诊。

年轻乳腺癌是个特殊群体,患者正处于事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家里往往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幼儿要照顾,有的还没结婚或者生育,希望医疗技术能更好地帮助自己保护好生育力,所以对年轻乳腺癌人群或高危人群,从预防、筛查,到治疗和康复,都需要从专业上更了解这个群体的疾病特点,从人文方面给予更多关怀和照护。

刘红教授特别提醒,年轻乳腺癌并不一定意味着病情更严重或是预后更差,“年纪越轻,乳腺癌越凶”的说法是不准确的,年轻女性如果发现乳腺癌,不要过度恐慌。当然不管是哪种类型的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都意义重大。

刘红教授介绍,从病因预防角度出发,可以通过降低可能导致乳腺癌发生的风险,从源头上预防乳腺癌的发生,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

公众在日常生活上来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不饮酒、抽烟、熬夜,调整好生活节奏。积极参加社交活动,避免和减少精神、心理紧张因素,保持心态平和。

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据医学专家统计,经常运动的女性比不运动的女性患癌几率要低30%,定期锻炼不仅有益健康,还能预防癌症的发生。

调整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婴幼儿时期注意营养均衡,提倡母乳喂养;儿童发育期减少摄入过量的高蛋白和低纤维饮食;青春期不要大量摄入脂肪和动物蛋白,加强身体锻炼;绝经后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肥胖。平时养成不过量摄入肉类、煎蛋、黄油、奶酪、甜食等饮食习惯,少食腌、熏、炸、烤食品,增加食用新鲜蔬菜、水果、橄榄油、鱼、豆类制品等。

不过晚生育,坚持母乳喂养。

规避射线接触尽量避免射线源,特别是女婴时期。

积极治疗乳腺疾病,定期做乳腺检查和自检。

不乱用外源性雌激素。比如蜂王浆、燕窝、胎盘、避孕药、羊胎素等。

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开展针对性预防。

“女性朋友一到40岁,最好养成每年做一次B超和钼靶的习惯。有相关家族病史的女性应该更早开始,最好从25岁左右就开始乳腺筛查,关注乳腺健康。”刘红教授建议。

乳腺癌≠失去乳房,走出这些误区

得了乳腺癌,觉得都切干净了心里才踏实,是很多患者的大误区。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房再造科主任尹健教授介绍说,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保乳在国际上就是乳腺癌治疗的常规操作了,2000年以后国内能开展保乳手术的医院也越来越多。可时至今日,大家对保乳和乳房重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总想着能保命就好,意识不到失去乳房对生理与心理都会带来严重的影响。“我们见过后悔最快的一个患者,术前怎么劝都没用,术后第一天,睁开眼就后悔了。”

“我们外科医生在切除肿瘤的时候,不是只切掉肿瘤,还会把它周遭部分的组织也切下来一些,确保切缘干净的基础上,把这块组织送到病理科做检测,通过查看肿瘤的病理分型确认手术是否切干净了。”尹健教授介绍说,保乳治疗并不意味着切不干净、容易复发,只要患者有意愿,通过检查后条件符合,医生可以做到“能保尽保”,而且不以牺牲患者的安全为代价。

尹健教授特别强调,哪怕患者的情况实在保不了乳,现在的整形重建技术也能应对复杂情况。可以在乳房切除后开展即刻再造,将乳腺肿瘤的切除与乳房整形及修复一次完成。甚至可以不用假体,只需用患者的自身组织“拆东墙补西墙”,就能造出形状很好的乳房。

尹健教授提醒,许多以前做过乳腺手术的患者,认为术后的切口瘢痕、局部凹陷、乳头移位、双侧不对称等等都是很难解决的问题,一味将就,这也是认识误区。“其实乳腺癌术后的缺陷或者不完美,都可以通过修整技术得到改善。只要科学对待这个事,术前充分和医生沟通,通过当前的先进成熟的诊治技术,终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尹健教授表示。

据悉,作为亚洲规模领先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和乳腺癌国家重点科研攻关项目研究基地,2023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癌防治研究中心转型升级,成为国内首创的单病种乳腺癌专科医院。(全媒体记者 高丽)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