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电容器多孔炭首个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主持,宁波中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及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共同参与制定的国际标准——电化学电容器多孔炭(简称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经国际电工委员会纳米电工产品与系统技术委员会通过,正式对外发布。该标准是由中科院煤化所709组技术团队承担制定工作。
电容炭首个国际材料空白详细规范全面梳理了材料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因素,包括电容炭的化学、物理、结构及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23项,其中电化学关键控制特性除了比容量、倍率性能等一些短期性能指标,还包括了下游用户更加关心的长期稳定性、温度耐受性等指标。标准对这23项关键控制特性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且通过查阅国际国内标准,对这些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成熟度进行了归类。
我国技术团队通过主持该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能全方位梳理总结材料影响器件性能的潜在因素,从内部把技术做精做细,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国内研发人员与技术水平先进的国际公司充分交流,帮助技术升级,助力国产电容炭走向国际市场。
国际标准正文。山西煤化所供图
电化学电容器以其超快的充放电能力、长循环寿命、宽工作温度范围、高安全可靠性和低维护成本,被广泛用于电力监测通信终端、电网调频和规模储能等领域,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然而,我国电化学电容器的关键活性材料——电容炭,长期依赖日韩进口。
近年来,我国电容炭生产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山西煤化所打通电容炭料-材-器-用技术创新链,成功实现成果转移转化,启动500吨电容炭产业化项目建设,目前已进入量产阶段。在电容炭研究过程中,煤化所科研人员发现其制备工艺路线长、影响因素繁多、构效关系复杂,缺乏标准文件指导,不利于电容炭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基于此,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科研人员自2019年向IEC提出制定电容炭空白详细规范国际标准和超级电容器电极片空白详细规范的标准提案,旨在通过一系列高质量的国际标准组合拳引导国际上该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助力国内尽快打破国外技术封锁。
分享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