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新闻 > 正文

西湖大学,开始望向宇宙

 作者:孟凌霄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5/10/28 10:10:42 字体大小:

本报记者 孟凌霄

10月18日,西湖大学成立天文系,由天体物理学家毛淑德担任首任系主任。

天文系并非高校的“标配”,因此,西湖大学这一布局尤为引人注目。毛淑德在天文系成立大会上表示,天文系将秉持“小而精、国际化、最前沿”的理念。

未来,西湖大学天文系将如何定位,面临哪些挑战,又希望培养怎样的学生?在天文系成立之际,毛淑德接受了《中国科学报》的采访。

一个新的天文系

为何开设一个新的天文系,为何是西湖大学?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天文系成立大会上的发言,正是这一问题的答案——“天文学不仅承载着人类对宇宙最深切的好奇,更是推动原始创新和技术变革的重要引擎。西湖大学秉持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注重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天文学科的设立,不仅完善了西湖大学理学板块的布局,更将成为推动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的重要战略支点。”

作为西湖大学天文系的首任系主任,毛淑德对此深有共鸣。

过去30多年来,毛淑德一直从事理论天体物理研究,包括系外行星搜寻、引力透镜、星系动力学、星系形成和演化等。天文学家通过他提出的利用微引力透镜效应发现系外行星的新方法,已发现了200多颗系外行星。该方法也成为下一代美国Roman卫星和中国ET卫星实现其核心科学目标的重要观测方法之一。

在介绍对西湖大学天文系的设想与规划时,毛淑德表示,天文系的建设将体现3个鲜明特色:

第一,秉承“小而精”的理念。重点聚焦系外行星与天体生物学、星系宇宙学、人工智能与计算天体物理学、时域天文学、天文技术与仪器等前沿领域。

第二,坚持“国际化”的定位。与国内、欧美、亚洲乃至全球的科研团队携手,在天文观测、数据共享与分析、人才培养、天文仪器研发等方面广泛开展合作,打造一个融合国际视野与跨学科交流的学术环境。

第三,鼓励“最前沿”的探索。面向全球招募一批有志于做到“世界领先”的优秀学者,包括但不拘泥于已有学科方向,强调为人类探索宇宙、理解自然贡献力量。

“希望西湖大学天文系未来能成为世界天文研究的重要中心之一,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毛淑德说。

“招到最好的老师”

对毛淑德而言,从无到有建设一个新的天文系,首要挑战是“招到最好的老师”。

此前,毛淑德作为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主任、天文系首任系主任时,10年间共招聘了18名新教师。

目前,西湖大学天文系官网已公布5位教研人员信息。其中,最年轻的助理教授臧伟呈只有31岁,将于2026年1月入职,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大视场巡天、微引力透镜、系外行星。

“当下最关键的是吸引到世界一流的教授。”毛淑德说,“我们要营造一个互相尊重、开放、国际化的学术环境,这样浓厚的学术氛围也是我长期追求的。”

天文系同时设有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由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任命。现任委员包括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委员会主席、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布莱恩·施密特,荷兰莱顿大学分子天体物理教授、国际天文联合会前主席艾文·范·迪舒克,以及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天体物理学教授、美国科学与艺术学院院士林潮。

在天文系筹建阶段,甚至是天文系成立大会举办的前一天,毛淑德仍在与国际顾问们讨论——如何吸引来自多元背景的优秀科学家、推动国际合作,并打造世界一流的天文仪器……“我个人也非常重视天文系的性别平衡,希望天文系未来既有男天文学家,也有女天文学家。这样的环境对吸引不同类型的学生非常重要。”毛淑德说。

毛淑德还表示,西湖大学天文系所有教授,包括他自己在内,都将站上讲台授课。

“让每一个学生望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今年秋季学期,毛淑德已站上讲台,为来自该校理学院、工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的27位本科生讲授通识课《天问》。

2026年,西湖大学天文学学科将依托物理学学科开展博士生招生培养,目前已开放报名通道。

谈及天文系未来的博士生培养方案,毛淑德介绍,天文系未来的课表上,将吸取国内外一流大学教学经验,兼顾观测、理论和计算方面能力。

针对对天文学感兴趣的本科生,在入学初期进行通识教育,逐步增加天体物理学的导论类课程,随后在二、三年级开始参与天文研究项目。“只有真正做过研究,才知道自己是否真正喜欢这一领域。”毛淑德说。

毛淑德还谈到了天文系学生的未来就业问题。他介绍,天文系的学生出路很宽,有继续从事天文研究的,有进入投资行业的,也有投身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

“我们真正训练的是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旦有这种能力,以后的出路是很宽的。”毛淑德笑着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失业的学生。”

在毛淑德看来,理想的天文系学生应具备3种品质。

一是好奇心和雄心。

他希望,如果学生真的对科学感兴趣,就要有在某个方向进入世界前列的雄心。“有了这个雄心,也许不一定能做到最好;但如果连想都没想过,可能也走不到世界前列。”他说。

二是努力与韧性。

在他看来,如果学生想成为一名天文学家,不仅要长期付出努力,更要“脸皮厚”,能在科研受挫时坚持下来。

在毛淑德办公室的门口,贴着一张来自孩子的生日贺卡。贺卡上写着曾国藩的名句:“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这句话也映照着毛淑德所秉持的处世理念。

三是健全的人格与公益心。

毛淑德说,希望未来天文系的学生能成为全球公民,有公益心、有世界格局,希望为人类的科学与文明贡献力量,不能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如今,在新落成的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三期楼顶,天文系已经启动建设配备80厘米望远镜的小型天文台,预计2026年春节后投入使用,全部面向教育教学和科普开放,“让西湖大学的每一个学生抬头就能望见属于自己的星空”。

随着天文系的成立,这所年轻的研究型大学,正在将目光投向更深远的宇宙。

信源地址:/html/shownews.aspx          
分享1
版权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