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急救骑士”频现街头,扶持是最好的关爱

 2025/9/16 9:01:56 《科学时评》 作者:北京青年报 罗志华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罗志华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来,外卖骑手在配送途中参与急救、救助的行为广受关注,多地试点组建“外卖骑士急救队”,推动骑手成为城市应急救援新力量。然而,队伍常态化运行仍面临装备资金短缺、骑手对法律与订单风险有顾虑,以及人员流动大、协调机制欠缺等现实障碍。专家建议,应从立法保障、资金支持与平台协同等多方面系统破局,让善行更有底气、更可持续。

“急救骑士”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这支急救队伍的出现和壮大是社会之福。与专业急救力量相比,外卖骑手每天穿行于大街小巷,熟悉城市地形且分布广泛,再加上电动车快速机动,能迅速抵达现场。在心脏骤停的“黄金4分钟”内,他们可第一时间使用AED开展施救,大幅提升急救的成功率。这种即时响应能力,使骑手成为社会急救体系的重要补充,不仅提升了城市应急救援效率,而且可在陌生人社会中重建信任纽带,让“人人敢救、人人能救”成为可能。

然而,这支新生力量的壮大仍面临多重阻碍,亟须社会各界共同破局。比如,AED设备单价高达1.5万至5万元,电极片需定期更换,维护成本不菲,骑手自费配置不现实,仅靠工会或个人捐赠难以持续。此外,部分骑手仍担心被讹诈或救助失败承担责任,导致救援意愿不足。订单超时更会直接影响骑手的收入,尽管平台已推行“罚单剔除”机制,但救人导致的收入减少仍会让部分骑手感到犹豫。此外,骑手流动性大,培训后易离职或换区域,导致技能传承断层。再加上缺乏统一协调调度机制,难以实现就近就快的精准调度,影响救援效率。

这些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到“急救骑士”发挥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关系到救援对象生命安危。因此,亟待消除“急救骑士”各种顾虑,使他们心无旁骛积极参与急救工作。

扶持“急救骑士”,让善行有底气、可持续,是对他们最好的关爱。应进一步明确救助者权益、责任豁免及奖励标准。资金方面应构建费用多方共担模式。首先应通过制度鼓励平台大力资助“急救骑士”工作;其次,地方财政和工会经费都应拨出专款支持这项工作;再次,鼓励社会力量捐资助力。甚至有必要为此成立专项基金,专门用来解决资金问题,消除顾虑。此外,平台还应优化算法,对救人导致的超时自动免罚,并建立骑手急救档案,将救援经历纳入职业评价体系。针对急救有功人员,还要注重精神与物质激励并重,通过颁发荣誉证书、设立“急救骑士”奖章等方式提升社会对他们的认可度,增强他们的荣誉感。

“急救骑士”是社会爱心的集中体现,但要让这种自发行为转化为长效机制,必须实现从个人善举到制度保障的转变。制度保障越及时越到位,这种救援力量就越强大,就会有更多公众获得救助。唯有将这类善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框架,才能让每一份善意都有保障,每一次善举都有传承,从而让“急救骑士”从散发出现的个体,变为不断壮大的群体,成为居民生命与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守护者。更彻底的做法是通过制度设计,赋予外卖骑手队伍参与急救等社会救援的职责与功能,使这支队伍名正言顺地参与相关社会救援工作。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