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季,翻开“苏超一班”的留言簿
11月1日,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将在南京奥体中心迎来决战时刻。这片绿茵场上,已陆续有九支城市球队完成谢幕演出,而那些飞驰的身影、震天的呐喊,早已超越比赛本身,成为江苏人共同的情感印记。翘首以待决赛的观众和球迷们,亦对即将落幕的赛季难舍难分,纷纷记录自己眼中的“苏超”,分享着各自珍藏的足球记忆。
陪伴了我们超长夏季的“苏超”,带来了无尽的欢笑和激情,江苏13个设区市组成13支球队,被网友亲昵地称为“苏超一班”。临近决赛,“苏超一班”即将毕业,社交平台上涌动着别样的温情。《80秒带你重温属于苏超的夏天》《我们说好了,再见于明年春暖花开时》等回顾短片里,赛事解说与山呼海啸的呐喊声浪激情碰撞;十三市纷纷撰写千字“小作文”,细数从连败低谷到绝地反击的曲折历程和各自的高光时刻,以及“苏超”如何点燃市井巷陌的激情,汇聚起万千人间烟火;更有无数网民自发上传手机拍摄的赛场画面,自发配文“继续战斗”,激荡起最朴素却也最动人的共鸣。
从球队们的告别宣言里,我们读出不甘,也读到豪情。“虽败犹荣”的誓言掷地有声,离场的背影纵有遗憾,脊梁却始终笔直。那些定格在镜头里的高光时刻,深深印在所有球迷的脑海里:从“倒挂金钩”到“梅开二度”,从“帽子戏法”到“世界级扑救”,短视频平台上滚动着不同角度的慢动作回放;每一个咬紧牙关渴望胜利的眼神,每一个胜利后的击掌拥抱和忘情庆祝,屏幕里流转着无数热血沸腾的赛场片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那些意想不到的转折、胜利女神最偏爱的剧本:落后两球后的绝地反击,不被看好却以黑马之姿拼出一场场胜利……从初夏到仲秋,“苏超”的一个个奇迹不仅为这片热土增添了无数动人的故事,更点燃了千万人心中拼搏的激情。
看台上沸腾的人群中,有白发苍苍的老人,有骑在父亲肩头的孩子,这样动人的画面在江苏十三个城市处处可见。让上至70岁下至5岁的观众都如此共情,唯有“苏超”。作家张佳玮表示:“足球最大的魅力在现场,有了主队才让人更积极地去现场。”数十万人为家乡或第二故乡呐喊欢呼的场景,在短视频平台创下数以亿计的播放量,特别是告别的时刻,那些山呼海啸的航拍镜头、万人同频的“波浪舞”、激情亮相的本土非遗代表性项目,成为最火热的城市宣传片。城市成就了“苏超”,“苏超”也成为城市文化自信的展演舞台。一个南京球迷动情地写道:“这个夏天,我以为我爱上的是足球场上奔跑的身影、震耳的呐喊和绝杀的狂喜,直到最后才发现,我深爱的,其实是生我养我的家乡。”
无数人在互联网世界独白,诉说“苏超”在自己生命中刻下的印记。人们珍视球员的凡人本色,看他们在这个夏天的烈焰中淬炼蜕变。有网友说:“‘苏超’让我平静的水面沸腾,在被生活磨平棱角后,突然觉得或许还能再拼一次。”有人说,记得“苏超”最开始的模样。观众席座位没有坐满,有的比赛甚至在校园操场上举行,这般低开高走的轨迹,恰似人生缩影。江苏作家毕飞宇在《人民日报》发表《亲爱的足球》一文,分享他对“苏超”、对足球的热爱和理解。他写道:“如果你一定要问我,足球究竟给了你什么?我想说,为了眼眶里的泪花,一切都是值得的。模糊的世界无限辉煌。”这段文字引发广泛共鸣,评论区里无数人留言:“这就是我的心声!”
赛季即将结束,但“苏超”的精神仍在延续。连云港、常州已发出“招募令”,开始备战明年“苏超”,宿迁、扬州等地纷纷推进市级联赛。“明年提前至五一开赛”的官方承诺让球迷翘首以待,更多青少年球员有望登场亮相。
告别之际,不说再见,“苏超”已埋下来年的种子,有了自己的传承和底蕴,它将带着拼劲与热爱,带着温暖与纯粹,继续奔跑在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吴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