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遭哄抢,需要重视的不能只有谣言
近日,社交平台上一则“白菜免费”的不实视频广泛传播,致使内蒙古赤峰市一名种植户近200亩待收割白菜遭到群众哄抢,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1月11日,赤峰市松山区联合调查组发布了官方通报表示,松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已经成立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置工作。后续情况将及时向社会发布。
现场流传的视频显示,很多人携带麻袋、驾驶电动车,部分人甚至开着货车进入菜地,集中采摘白菜。人潮退去,菜地里一片狼藉。种植户李先生介绍,这些白菜早已联系好销售渠道,正计划陆续采收上市,没想到因此事遭受巨大损失。他表示,白菜地旁边还有200多亩玉米尚未收割,为防止类似哄抢情况发生,已连夜组织人员对玉米进行抢收。
别人菜地里整整齐齐的白菜,这些人为什么觉得可以随便拿?经种植户李先生初步估算,此次被采摘的白菜面积约200亩,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每亩地的损失约为5000元,整体损失接近100万元。就此来看,不实信息的始作俑者已经涉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在此次事件中,不实信息扮演的是一种信号放大器作用,很多人接收到信号就立刻拍马赶到,全然不顾事实真相到底如何。
实际上,无论是田里的农作物,还是路上散落的货物,总有人将他人无力照看的财物当作“天上掉馅饼”,不由分说展开哄抢。究其原因,一方面,唾手可得的财物放大了某些人不劳而获的心态;另一方面,趁火打劫者往往笃信“法不责众”,将此作为毫无成本的掠夺,全然不顾道德底线与法律红线。
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哄抢公私财物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如果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更是有可能涉嫌刑法规定的聚众哄抢罪。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每次出现聚众哄抢都不失为一堂直观的“普法课”。公众能从中看到“违法必究”还是“法不责众”,都取决于相关部门的下一步行动——如果每一个趁火打劫者都能感受到切肤之痛,见财起意者又岂敢闻风而动?(赵志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