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2025/4/2 14:14:28 《科学时评》 作者:中国教育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教育”,更“懂人心”的教师

更好拥抱和善加利用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开通三周年之际,教育部召开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25年部署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在会上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定位、方向、方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重要的技术变革,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令人惊叹,它不仅将影响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重塑教育内容,也将深刻推动学习方式和教学范式的变革、全方位改造教育过程。人工智能在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因材施教、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着眼于此,我们要深刻把握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深刻影响,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使人工智能成为加快实现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变量。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必须牢记使命,始终坚持服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五育”并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不动摇。人工智能时代,变化的是教育形态、手段、工具,不变的是教育的使命和方向。我们要把握好人才培养方向,深化学生思想价值引领,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教育和科技向上向善教育,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使受教育者无论面临多么复杂难测的境遇,都能用坚定的价值理性作出独立判断。总而言之,学生的启智、心灵的培养以及基本认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始终是教育不能舍弃的根本。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必须勇于改革创新,深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人工智能是一把金钥匙,不仅影响未来的教育,也影响教育的未来。去年,教育部启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行动,实施教育系统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行动,推动大模型从课堂走向应用,给教育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面向未来,我们要更积极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推动各级各类教育课程、教材、教学体系智能化升级,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全过程,充分释放和激活人工智能变革教育的潜力。要围绕人工智能时代对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要求,重新架构课程、丰富教材种类、增强教材适应性。要充分利用各种智能设备,加快构建智能时代教育新形态,更好地助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

积极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要着力提升师生的人工智能素养能力。数字化领导力和驾驭力,将是人工智能时代学校管理者的基本素养,能否学会用好AI,是学校管理者的办学治校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加大培训力度,让学校管理者掌握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熟悉人工智能与教育的相关理论,了解使用人工智能的各项要求。人工智能不仅将影响教育内容、变革教学范式,也将深刻改变师生关系,教师的数字教育能力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要努力培养智能时代的新型教师队伍,提升智能时代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既“懂技术”,又“懂教育”,更“懂人心”的教师。广大教师须把提升数字教学能力作为职业发展的必修课。只有教育者、学习者共同提高人工智能素养,才能营造一个共生、共学、共研、共创的未来教育新格局。

当下,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是大国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也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高校要围绕人工智能加快学科和专业布局,加强人才培养和相关研究,培养更多高水平的人工智能人才,助力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战略主动,更好地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未来已来,必须向智而行。我们要坚持智能向善,更好拥抱和善加利用人工智能,让人工智能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