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取消值机截载时间,让旅客少些“卡点焦虑”

 2025/7/11 16:26:24 《科学时评》 作者:新京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的尝试,并不意味着各方可以过度依赖“15分钟登机”。

据新京报综合报道,这两天,有航班全面取消值机截载时间,推出“一刻登机”服务。该举措打破了国内民航业普遍需提前30至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的惯例,减少传统值机截载时间对旅客的限制,为民航业内首创。自此,旅客无需顾及航班值机截载时间,只需在飞机舱门关闭之前,即航班计划起飞时刻前15分钟抵达登机口,即可登机。

此举一经推出,便引起了舆论的关注。在不少人看来,航司依据现实情况动态调整出行过程中的相应举措,不仅可以提升旅客出行体验,也是优化民航出行提速服务的一部分。某种程度上,其实也可看作当前环境下的必然选择。

一方面,需提前30至40分钟关闭值机柜台的惯例,曾让不少旅客错过值机。像一些“卡点到”的旅客,就可能错过值机。今年5月,“女子因表弟错过值机情绪激动”的新闻就曾引发关注。据媒体引述当事女子言论,事件起因是,其表弟到机场时离登机还有40分钟,但值机口的工作人员表示,需在起飞前40分钟以上方可办理值机。

诸如此类的冲突性场景,除了提醒很多旅客要提前值机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把“提前关闭值机柜台”的规定推向了风口浪尖。像此前就有声音认为,此类规定的执行是否过于僵化,有着相应的讨论空间。而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的举措,无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旅客的“卡点焦虑”。

该服务减少了传统值机截载时间对旅客改签的限制,为临时改期、突发差旅、赶早班/晚班机、高频商务出行等群体提供了便利,方便旅客掌控出行时间。

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线上值机等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旅客开始习惯了线上值机。一个值得注意的场景是,除了需要托运行李、证件出现问题或航司等限制外,很多旅客其实已经很少去柜台值机了。现实中,很多时候,柜台值机其实扮演的是“托底”的角色。就此看,航司取消值机截载时间的举措值得尝试。

当然,这个过程中,相关各方也要注意调整好应急举措。比如,值机截载时间虽然取消了,但后续的安检环节却是必需的。因此,于机场而言,无疑要提高包括安检、舱门前登机等环节的效率,一旦遇到大量旅客在安检或登机环节发生“时间挤兑”,就需有必要的应急举措。尤其是在舱门前,要捋顺流程,防止有旅客因迟到造成冲突等极端个案。

于旅客而言,显然也不能过度依赖“15分钟登机”。航司简化值机环节,不意味着这些环节完全取消了,“一刻登机”也不是“任性登机”,旅客还是要尽量安排好时间,以免因自身原因导致难以登机。

例如,据报道,有推出“一刻登机”服务的相关航司就表示,对于有托运行李需求的旅客,该航线的托运行李办理时间仍为起飞前30分钟。若旅客在起飞前30分钟内仍需办理行李托运,航司将安排行李通过后续航班送达,由旅客自行提取;旅客也可根据现场工作人员的指引,付费选择其“行李到家”服务,享受行李由始发站直接配送到家的服务。

航司主动优化相关服务,各方自然持欢迎姿态。不过,在尝试阶段,更重要的是要发现相应举措推进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拿出针对性举措解决好这些问题。如此,方能为此类举措的进一步推广打下良好的基础。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