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细微处提升教师幸福感
近日,四川省委宣传部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进一步加强尊师惠师工作的若干具体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从医疗健康、文化提升、生活服务、住房保障、专业发展、权益维护等方面提出22条尊师惠师措施。这份文件犹如一份细致的关爱清单,体现出尊师惠师工作从宏观倡导向微观务实、从局部发力向系统集成的深刻转变。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关乎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当前,部分教师面临工作压力大、非教学负担重、生活保障有待加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从教的意愿和队伍的稳定。四川此举,正是直面这些问题,致力于营造让教师安心从教的良好环境,是夯实教育高质量发展人才根基的积极举措。同时,教师法第四条明确规定,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此次四川的多部门联动,正是对这一法律要求的具体落实和深化,体现了地方政府履行法定职责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效果体现在能否精准回应教师诉求。四川的《措施》之所以引人注目,主要在于政府统筹惠师,细微处见温度。在生活服务上减负,探索实施教师专属服务包。例如,可协调优质社会资源,为教师在校内或周边社区提供专属的理发、洗衣、家电维修等便捷平价服务,甚至以政府购买服务或发放专项补贴券的形式,将实惠直接送达教师手中。推动寒暑假期间为教师子女提供托管服务,有效解除教师,特别是双职工教师家庭的后顾之忧,让其假期能得到真正休整。这些举措看似琐碎,实则是为教师卸下负担,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学和自我提升。
针对青年教师安居难问题,《措施》支持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方向明确。为促进这项惠师举措加快落地,可以探索在新建中小学规划中同步配建教师周转房或公寓;鼓励高校、职业院校盘活校内资源,改建、扩建青年教师公寓;对于县域内农村教师,可结合当地实际,由政府统筹建设或租赁一批园丁公寓,明确准入和退出机制,方便青年教师拎包入住,稳住他们扎根基层的心。
在专业发展与权益维护上为教师撑腰,除了常规的培训进修,建议着重建立教师专业发展绿色通道。例如,为有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配备学术导师,提供专项研究经费和访学机会。在权益维护方面,不仅要畅通申诉渠道,更要探索建立教师权益保护快速响应机制,对于无理谩骂、侮辱甚至伤害教师的行为,由教育、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动,快速介入、依法处置、及时通报,坚决维护师道尊严,做教师依法履职的坚强后盾。
携手在细微处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四川的探索令人期待,但这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应做好统筹设计,加强部门协同,确保好政策精准滴灌到每一位教师的心田。
(作者系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教育局教育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