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便利店”是一招妙棋
据10月31日《工人日报》报道,天津聚焦劳动者就业创业需求,整合社区、园区、商圈等闲置资源,高标准建设就业驿站,将便捷、多元的就业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就业便利店”里的就业创业信息“琳琅满目”、只送不售。其直接作用是丰富职业信息传播渠道及载体,缓解就业难;间接作用是增强城市对各类别、各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培养力,使人才愿意来之、来则安之,切实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
笔者认为,“就业便利店”是一招妙棋。
“就业便利店”的建设主要依托“闲有资源”,充分整合闲置资源,因地制宜而建。“就业”与“便利”都要周全考虑,最大限度地方便求职者及时获取所需的职业资讯。天津把便利店开到了人流量较大的车站,让务工者下车后即可关注到用工信息,这是最实用、最暖心的“欢迎仪式”。工作定则人心安、人心安则融入快,强化主人翁意识,贡献主人翁作为。无论求职者来自何方、从事何业,都能更好地立足城市,通过勤奋拼搏提升生活质量。
“就业便利店”的服务丰富多样。职业信息当然是便利店最重要的陈列品,但它所提供的服务又不局限于此。人才公寓、创业孵化基地、政策解读和技能培训都是应需开设的“业务”板块。谋划在先,赢得主动。搭建用工单位与求职者双向沟通、相互选择的平台,帮助职工寻找适合的“赛道”,实现职业理想、人生价值,有效巩固民生之本。
“就业便利店”要逐步做大做强。便利店之“大”不在于场地,而在于服务之丰、之细;“强”不在于设备之高大上,而在于服务对象广泛、树立品牌形象。笔者认为,一方面,“就业便利店”可用好现有的职工驿站资源,将之作为触觉灵敏、覆盖面广的“终端”,站点彼此有联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另一方面,各级工会可将“就业便利店”作为开展思想引领、维权服务、慰问帮扶等工作的“前沿阵地”,尽力把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纳进工会大家庭。
“就业便利店”提供的便利不只就业---还延伸至职业服务全链条;就业不只便利---还在多元化的基础上收获了多重附加值;服务的时限不止于实现就业---而在于常态化、全周期,职工所需即站点所务。它所提供的服务越入微入心,职工的获得感就越强。(汤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