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研究揭示:外卖盒产生的微塑料可能导致肝脏毒性
01
近日,浙江大学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期刊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指出聚乳酸(PLA)微/纳米塑料可以通过食物和空气两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对肝脏产生显著的毒性作用,包括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及代谢紊乱。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的PLA材料(如外卖盒)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提供了新的视角。
该研究采用60只无病原体ICR小鼠作为模型,分为三组:食源暴露组(FQ、FR)、空气暴露组(AQ、AR)以及对照组。其中,食源暴露组的小鼠每天喂食含有5mg/kg PLA微塑料的饲料,模拟了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入PLA微塑料的情况;而空气暴露组则模拟了办公室打印机产生的粉尘环境,其中PLA纳米颗粒浓度等同于外卖包装摩擦释放量。
研究人员利用“代谢组+转录组+微生物组”的综合分析方法,深入探讨了PLA微塑料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
02
研究表明,通过食物摄入的PLA微塑料主要通过“肠肝轴”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菌群失调:食源性PLA微塑料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厚壁菌门比例上升300%,拟杆菌门下降50%;代谢变化:胆汁酸代谢异常,鹅脱氧胆酸水平降低了20%;肝脏转录组学改变:肝脏中的IL-1β基因表达上调了12倍,表明存在明显的炎症反应。
此外,PLA微塑料还可能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组成,增加有害菌代谢产物(如内毒素)的生成,这些物质可通过“肠漏”现象进入血液,进一步激活肝脏的炎症反应。
对于空气传播的PLA微塑料,研究发现其主要通过“肠-肺轴”影响鼻腔和肺部微生物群,进而改变肺部和血清代谢物,并破坏肝脏转录组学。这提示我们,即使不直接食用含有PLA微塑料的食物,长期暴露于含有PLA纳米颗粒的空气中也可能对健康构成威胁。
PLA微塑料不仅影响肠道菌群和肝脏转录组,还会导致多种代谢产物异常,如类固醇激素和氨基酸代谢物的变化。有益菌减少使得短链脂肪酸(如丁酸)的产量下降,削弱了肠道屏障功能,增加了毒素进入肝脏的风险。同时,PLA微塑料还能诱导肝脏内的氧化应激,激活NF-κB等炎症通路,从而提高脂肪肝、肝炎甚至肝硬化的风险。
现代生活中,频繁点外卖已成为许多人的生活习惯,但这也带来了潜在的健康隐患。研究表明,长期依赖外卖的人群肠道菌群多样性较健康饮食者低40%,这种失衡可能导致消化不良、腹胀、便秘等问题,甚至增加幽门螺旋杆菌超标的风险,引发肠胃炎症。
此外,外卖食品通常缺乏足够的膳食纤维,一项斯坦福大学的研究显示,连续食用低纤维外卖餐后,肠道中产丁酸盐的益生菌减少了52%。丁酸盐是维持肠道黏膜健康的关键成分,其缺失会导致黏膜萎缩,使肠道变得更加脆弱。
03
鉴于PLA微塑料的潜在危害,研究提出了几种减少其影响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包装材质:避免使用纯PLA材质的外卖盒,优先选择PP+铝箔复合材质的容器,这类材料耐温性能更佳,且微塑料释放量极低。
遵守“黄金2小时法则”:收到外卖后尽量在两小时内食用完毕,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补充有益菌:服用特定的功能性益生菌,如丁酸梭菌、普拉梭菌和霍氏真杆菌,有助于改善肠道健康,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PLA微塑料对肝脏的直接毒性作用,还展示了它如何通过干扰肠道菌群和代谢途径,对全身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包括肥胖、脂肪肝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减少PLA微塑料的暴露,对于维护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相关内容:
日本最新研究发现:壳聚糖或可有效促进微塑料排出
最新研究发现:植物乳酸菌能帮人排出微塑料
《自然》重磅研究: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微塑料浓度显著高于健康人
参考
Zha, Hua, et al. "Polylactic acid micro/nanoplastic-induced hepatotoxicity: Investigating food and air sources via multi-omic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cotechnology 21 (2024): 10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