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防暑药不能乱用
“亏得老妈早备了风油精,晕乎乎时闻一闻就舒坦多了!”
“藿香正气水也得备着,刚有点头疼、反胃恶心,赶紧灌上一瓶准管用!”
“十滴水、人丹、仁丹这些防暑药,可以提前吃点预防一下!”
实不相瞒,这些防暑药虽说用了几十年,成了家家户户的“老熟人”,可真要细究起来,好多人怕是用错了几十年都没察觉。
清凉油、风油精不是人人都能用
虽然便宜、易携带,但清凉油和风油精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的,尤其是以下情况——
有人烫伤后习惯涂清凉油,觉得“清凉感”能降温,实则大错特错,这类药膏会刺激伤口,导致伤口延缓愈合。
易过敏人群需警惕:清凉油、风油精也可能引发过敏,若涂抹后出现皮疹、瘙痒或局部红肿,必须立即停用。尤其给孩子初次使用时,建议先小范围涂抹,观察至少半天无异常再正常使用。
特殊人群需注意:孕妇及三岁以下幼儿应慎用风油精。
藿香正气类药物不是中暑万能药
中医将中暑分为阳暑与阴暑两类,二者成因与症状大不相同。
阳暑是大家最熟悉的类型,多因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环境中长时间劳作所致,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口渴、多汗心悸、面色潮红等。
阴暑则是“暑热在内、寒湿在外”的情况,常由错误解暑方式引发,比如从高温户外骤入冷气房、大汗后立即洗冷水澡或喝冰饮,导致毛孔收缩、散热受阻。症状多为畏寒头痛、发热无汗、鼻塞流涕、咽干口渴、四肢酸痛,还可能伴随胸闷恶心、呕吐腹泻。
藿香正气类药物仅适用于治疗阴暑,对阳暑并无效果。阳暑可以在医师的指导下,用十滴水治疗。
此外,藿香正气水和十滴水一般都含有酒精,服用时要特别注意,可能与某些头孢类抗生素以及甲硝唑/替硝唑等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表现为用药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惊厥等情况。而藿香正气口服液、藿香正气片、藿香正气胶囊、藿香正气软胶囊、藿香正气滴丸,以及十滴水软胶囊等不含酒精,对酒精过敏人群,或老人、儿童,可选择这类。
需要强调的是,孕妇不能用十滴水,藿香正气水不建议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使用。若中暑后服用藿香正气水、藿香正气液或十滴水,三天内症状仍未缓解,需立即就医。
仁丹和人丹,别再傻傻分不清
仁丹和人丹是另外两种常用的“解暑药”,但人们对它们的使用存在不少误区,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把仁丹和人丹混为一谈,认为二者完全一样,常常混用。
仁丹和人丹都含有薄荷脑、肉桂、甘草、儿茶、木香、冰片。仁丹特有陈皮、檀香、砂仁、豆蔻、丁香、广藿香叶和朱砂;人丹则含桔梗、樟脑、小茴香、草豆蔻和丁香罗勒油。
两者核心功效相似,均针对暑热引起的头晕、恶心、胸闷、消化不良等症状,仁丹对晕车晕船的缓解作用更突出,人丹则更侧重轻度中暑或暑湿导致的肠胃不适。
具体来看,仁丹因含毒性中药朱砂,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绝对禁用;如果患者服药1天症状未改善,需立即就医。人丹因含樟脑,婴幼儿、孕妇绝对禁用;脾胃虚寒泄泻者(如长期腹泻、大便稀溏)需谨慎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及时就诊。
此外,仁丹和人丹成分不同,功效有重叠,不建议同时服用,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其一,并严格遵循禁忌和用药时限。
(作者龚巧燕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主管药师,管玫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