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仿生创可贴”有望治疗糖尿病足溃疡

 2025/8/26 15:06:49 学术科普 作者:科技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科技日报讯 (记者赵汉斌)记者8月22日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获悉,研究员吴明一带领团队开发出一种源自蜗牛黏液的新型仿细胞外基质结构凝胶贴片,通过“抗菌—抗炎—促再生”三重机制,为糖尿病足溃疡治疗提供了全新方案。这项研究发表于国际期刊《碳水化合物聚合物》上。

糖尿病足溃疡,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患者足部组织的感染、破溃、变性坏死等。全球约4000万至6000万人受其困扰,患者年死亡率达22%。

吴明一团队发现,蜗牛爬行时分泌的黏液具有惊人的修复能力。通过成分分析,研究团队发现黏液中的核心活性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糖胺聚糖AFG,其结构与人体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胺聚糖高度相似。

“细胞外基质就像细胞的摇篮,调控细胞的增殖、迁移等生命活动。”论文第一作者邓拓博士说。受此启发,研究团队将蜗牛黏液中的糖胺聚糖AFG与明胶通过共价键交联,构建出类似人体细胞外基质的三维凝胶网络。

在研发过程中,研究团队通过动态硼酸酯键技术,将绿茶中的茶多酚EGCG“锚定”在凝胶中,制备出兼具抗菌、抗氧化、抗炎以及促进组织再生的多重功能凝胶贴片。

当伤口局部血糖浓度升高时,凝胶贴片中的硼酸酯键会断裂并释放茶多酚EGCG;当伤口处血糖趋于稳定时,药物释放自动减缓,从而实现按需给药。

体外实验显示,该凝胶贴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杀灭率达99.9%,效果媲美临床抗生素,且不存在耐药性风险;它能清除80%以上的活性氧自由基,为伤口细胞创造愈合条件。而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贴片组伤口7天表皮再生率达72.6%,是生理盐水组的2倍多,且再生胶原纤维排列与正常皮肤几乎一致。

“最关键的是它能‘安抚’过度活跃的免疫系统。”团队成员李轩介绍,这种凝胶贴片可使伤口炎症因子水平下降50%以上,打破“炎症—组织坏死”的恶性循环。在感染模型中,贴片还能阻止细菌定殖,避免伤口恶化。

吴明一说,这一成果未来还可用于压疮、烧伤等难愈合创面治疗,甚至开发成家用护理产品。“我们期待通过后续持续研究,让这款‘仿生创可贴’惠及更多患者。”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