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健康生活>正文

降温后警惕“最疼皮肤病”趁虚而入

 2025/10/20 10:50:44 健康生活 作者:工人日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近来,云南昆明秋高气爽,正是户外活动的好时节。然而,季节交替带来的气温波动,也为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健康埋下隐患。近日,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的心内科和皮肤科医生,与金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共同揭示了一个潜伏在中老年心血管患者身边的“隐形杀手”——带状疱疹与心血管疾病的叠加风险。

延安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戴海龙表示,昼夜温差大,会多方面影响心血管疾病患者。尤其在寒冷环境下,老年人心血管风险和免疫力波动可能同时出现,这为带状疱疹等感染性疾病的趁虚而入创造了条件,形成危险的连锁反应。

在许多人观念里,心血管疾病和俗称“蛇缠腰”的带状疱疹互不相干。然而,在医生看来,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且危险的双向关联。

“心血管疾病患者本就是带状疱疹的易感人群。”戴海龙强调,数据显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比普通人高39%。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叠加会加重疾病管理的复杂程度。患者罹患带状疱疹后,疼痛程度更强,对生活质量造成更严重且持久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不良健康结果。

延安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邹宏超介绍,带状疱疹引起的剧烈疼痛,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巨大应激。“超90%的成人体内都潜伏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约1/3的人在一生中会患病。其疼痛常被形容为灼烧、电击、刀割般,这对有心血管基础疾病的人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除了心血管疾病患者,相对一般人来说,糖尿病、慢性肾病、慢阻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患带状疱疹的风险也会增加。此外,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肿瘤、免疫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使用免疫抑制药物的人群更容易患病。

从皮损特点看,带状疱疹表现为沿皮节单侧分布的成簇性水疱,患处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成簇状分布,继而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严重时可能出现大疱、血疱、坏疽等。

疼痛是带状疱疹的主要症状,相关性疼痛可以是持续性单一疼痛,表现为烧灼性、深在性痛或放射性、撕裂性疼痛;促发性疼痛,表现为异常性疼痛(即轻触引起疼痛)和痛觉敏感(轻度刺激导致剧烈性疼痛)。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如何识别带状疱疹与一般皮肤病,邹宏超分享了门诊经验:“临床上,如果带状疱疹先出皮疹,皮肤科医生一看就能诊断。但有时疼痛会先于皮疹出现,带状疱疹的疼痛是一种短期内出现的神经痛,而且一般只分布于身体的半边。全身泛发的病例较罕见,常发生在免疫系统出现严重问题的人群身上。”

邹宏超补充道:“与一般人群相比,有心血管疾病等基础疾病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风险更高,感受到的痛感也更强。一旦发生感染,还可能导致原有心血管疾病加重。”

据介绍,目前带状疱疹治疗方法有限,多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镇痛)为主。医生们一致认为,构筑免疫防线是关键。

如何主动预防?戴海龙建议50岁以上中老年群体、心血管疾病等慢病患者,可在咨询医生后按照指导科学接种疫苗。同时,基础的免疫力维护也不能少,如通过健康饮食、适度锻炼等方式增强免疫力,平时避免过度劳累,防止免疫力“掉线”。(记者 赵黎浩)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