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打倒卖“回流药”,药品底线不可降
近日,央视曝光街边“高价收药”猫腻。据卫生院医护人员透露,武汉新洲区旧街中心卫生院没有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因此用药都是药房通过各种关系找私人购买,购药费也不进入医院账户。一盒“回流药”要经过4个中间人,层层加价后卖给患者。在新洲区的武汉燕子诊所,甚至有医生透露,由于害怕使用这些来历不明的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后出问题,有人在售药时不让患者带走药品包装盒,更有甚者把药瓶上的标签都撕掉了。(3月29日 央视新闻)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保报销水平的不断提高,参保人员买药用药更加便捷。然而,如此惠民的政策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上,不少药贩子通过“高价回收”的名义诱导参保人进行药品买卖,将药品再次销售给其他患者。由此可见,“回流药”交易隐蔽且复杂,已经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对社会具有一定的危害,不容小觑。
倒卖“回流药”触及了医保底线,是一种欺诈骗保行为。医保基金是人民群众的救命钱,关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然而,一些参保人贪图小利,随意转卖以自己的参保名义购买的药品。这种行为造成了医保基金的流失,也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恶意浪费。《关于办理医保骗保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作出有关规定,利用享受医疗保障待遇的机会转卖药品,接受返还现金、实物或者获得其他非法利益的行为违法违规,同时规定采取欺骗手段,骗取医疗保障基金的犯罪案件,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因此,参保人此举得不偿失,既损失了医保基金,又践踏了法律底线。
不仅如此,倒卖“回流药”还危及用药安全,危害人民健康。在本次央视曝光的“回流药”事件中,一些诊所不仅主动购买、出售“回流药”,还将药瓶的标签撕掉,企图逃避责任。更有甚者,会将一些重要的治疗药物进行重新包装后高价卖给患者。如此行径,完全没有将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心上。由于这些药品经过多次转卖、包装后,可能会失去基本的储存条件,导致药效无法得到保证,患者使用后轻则延误病情,重则危害生命。
严厉打击“回流药”,需要多重保障。立法机关要修订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界定“回流药”及相关行为的违法性,提高参保人和药贩子的违法成本;执法机关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对“回流药”非法交易行为的发现和打击成效;医保管理部门要实施更为精细化的审核、报销流程,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保证用药可控、可查;公众要通过媒体、社区教育等途径了解用药知识,坚决抵制“回流药”,积极参与监督,对非法交易进行举报。
严打倒卖“回流药”,药品底线也不能因为非法利益而降低。只有构建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控体系,才能真正斩断“回流药”的黑色产业链,守护人民的用药安全。
来源:红网 程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