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咖啡店限龄通行,“为安全”还是“为省事”?

 2025/5/19 14:44:58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黄诗奕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黄诗奕(西南科技大学)

近日,广西桂林某网红咖啡店因“禁止12岁以下儿童入内”的规定引发争议。尽管店家以“安全考量”为由对外进行解释,但根据消费者反映,团购平台未提前标注此规定,导致带娃到店遭到拒绝。(5月17日 合新闻)

根据报道,该咖啡店位于一处由旧建筑改造的空间内,楼梯未设扶手,露台及观景台为开放式设计,店家认为儿童在此活动存在跌落或磕碰风险。然而,这一解释并未完全平息争议。

一方面,消费者指出,店家未在美团等平台提前标明“12岁以下禁入”规定,导致带娃消费者白跑一趟。另一方面,律师指出,若安全隐患确实存在,店家应通过改进设施(如加装护栏)或分区管理解决问题,而非简单“一刀切”限制儿童进入。仅以儿童安全为由拒客可能构成对带娃消费者的限制,甚至传递“不尊重”信号。此外,以安全为由拒客的逻辑存在漏洞:既然无扶手楼梯对成人同样存在一定风险,仅限制儿童进入的做法,是否欠缺周全考量?

店家重视安全、保护顾客的初衷值得理解,但在具体执行方式上,或许还有优化空间。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看,立规矩的目的是“为自由设护栏”,而非简单禁止。然而,咖啡店若仅以年龄划线,却未通过合理方式降低风险,难免引发关于“管理方式是否简单化”的讨论。

如何在保障安全与维护公共包容性之间找到平衡点?商家需有更具创意的服务系统,可以借鉴“分区管理”模式,如设置成人区与亲子区,通过绿植或护栏分隔空间,并辅以明确提示引导家长约束孩子行为。也可设置儿童友好时段,或在预约时明确告知规定,避免消费者信息不对称的冲突。这种“柔性管理”既能满足不同客群需求,也符合法律原则。

安全无小事,但规则的制定与执行需兼顾情理。咖啡店出于安全考量限制儿童入内,本可通过优化管理化解矛盾,却因“一刀切”的简单操作陷入争议。这一事件提醒我们:真正友好的公共服务,不是简单地将某一群体排除在外,而是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同时,通过合理规划与管理,让不同群体都能找到舒适的空间。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黄诗奕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