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15岁特长生考试时猝死,明文规定不能成一纸空文

 2025/7/9 9:12:55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邓丽娟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邓丽娟(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7月8日,山西运城临猗县教育体育局发布情况通报称,近日,临猗县一名15岁男孩参加高中体育特长生考试后呼吸心跳骤停,临猗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调查组。经调查,学校在组织考试期间未按要求配备医护人员的情况属实。事发后我们对该生的不幸离世深感痛心和惋惜,一直在积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全力做好善后事宜,并对相关失职行为严肃追责。

据临猗县教育体育局印发的《临猗县2025年普通高中特长生招生工作实施意见》,“体育测试场地必须配备医护人员”的要求写得明明白白;事故发生后,“高度重视”“严肃追责”的表态也来得迅速。可偏偏在最需要重视的考试现场,安全防线成了真空地带。我们不得不追问,问题究竟出在哪个环节?是检查流于形式主义?还是学校抱着以前没出事的侥幸心理,把安全规定当成应付检查的“稻草人”?

心源性猝死的抢救黄金时间是4分钟,可参加考试的小海倒下后,直到15分钟后救护车才赶到。监控视频显示,8点07分51秒左右,小海冲过终点线后晕倒在地;8点08分01秒,一名身穿黑衣的工作人员来到小海身边俯身查看。8点22分08秒左右,一辆救护车进入学校操场,将小海抬上救护车后,约8点23分42秒左右离开。

体育考试的计时器能精确到毫秒,裁判能一眼看出动作是否达标,却对学生的健康保障设备配备缺失。AED除颤仪、急救培训、医护驻场……这些本应和杠铃、秒表一样标配的设施,为何总在清单里被忽视?

每一次都有“严肃追责”,每一次都有“深刻反思”,可安全漏洞依然在重复出现。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的监管总在“亡羊补牢”,却很少“未雨绸缪”。真正的改变,不该止步于“处理几个人”。我们需要建立“规定执行追溯制”:每一份安全文件都要标注执行责任人、检查时间、整改记录,让“谁签字、谁负责”贯穿始终;需要引入第三方监督,让家长代表、专业机构参与到考试安全核查中,打破“自己监督自己”的闭环;更需要将安全考核纳入学校评级体系,让“安全分”和“升学率”一样重要。

“高度重视”不该是悲剧后的应激反应,而应是融入日常的肌肉记忆。它可以是体育老师口袋里常备的急救包,可以是每月一次的全校急救演练,可以是教育局随机抽查时突然出现在考场的身影。当每所学校都把“安全”当成和“教学”一样重要的日常,那些冰冷的规定才能真正长出温度。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