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升专”,是另一种清醒
“本升专”,即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回炉读职校、技校。以开设全国首个“大学生回炉班”的青岛市技师学院为例,该校自2009年起,已开办“回炉班”16届,累计招生1500余人。郑州、重庆、广州等地不少职业院校也推出类似招生计划,招生效果超出社会预期。
“本升专”的出现不禁令人联想到近年来的“弃本投专”现象,部分高考分数远超一本线的考生放弃填报本科院校,转而选择高职院校电气、新能源汽车技术、药学、软件等专业或士官、教师、医护等定向培养项目。此外,与一些民办本科院校降分仍遇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样作为民办大学的西湖大学、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录取分数线直逼甚至超过部分985高校,被视作搅动传统研究型高校池子的“鲶鱼”。
梳理这些出圈的院校和专业项目,不难发现,它们在行业就业优势和学校综合实力方面都具备较强竞争力。这些学校之所以能有“向上兼容”的底气,扛得住家长与学生的期待,或许在于脚踏实地办教育的态度。“实”在重人才,让有名有实的老师请得进来、留得下来、带得出来。“实”还在重实际,专业和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接轨,让毕业生经得起就业市场的考验。好的教育是响应国家战略、破解社会痛点、对接产业升级、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这与公办或民办的性质无关,也与是学历教育还是职业教育无关。
“本升专”也好,“弃本投专”也好,这些与“分数决定论”“学历决定论”相悖,看似逆潮流、赌未来的求学选择,往往是考生及其家庭权衡教育成本与未来收益后的选择。增加跨领域转行机会,让涨薪申请更硬气,提升业务水平和就业竞争力,或是满足个人兴趣爱好……选择职业教育的年轻人能列出林林总总的理由。他们的务实选择映照着个人更加成熟的成才观念,也是社会心态趋向理性化的缩影。
在书斋、下车间、去田野,同样耀眼。“本升专”,抑或“弃本投专”,也是另一种清醒。不妨以平常心对待,只要有所收获,每段学习都是人生体验中的宝贵财富。(苏群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