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综”节目火爆,为什么年轻人爱看别人谈恋爱?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 韩金序)“恋爱一次没谈,恋综一集不落”——这是不少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各类恋爱综艺(简称“恋综”)近年来持续火爆,这些节目通过呈现亲密关系的建立过程,吸引了大量年轻观众。为什么年轻人偏爱观看别人谈恋爱?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许多年轻人面临着工作压力大、社交圈层固化等困境观看恋综时,帮助他们感受节目中嘉宾的快乐与悲伤,从而获得情感上的替代性满足。”专家表示,恋综为年轻人提供了一个高代入、零风险的情感代偿空间,精准地击中了都市年轻人在亲密关系中普遍面临的“高成本、高焦虑与高不确定性”。
恋综在社交平台上引发广泛关注。平台截图
一份“高代入、零风险”的情感补偿
“现实恋爱是一场需要全身心投入的‘冒险’,我们可能面临拒绝、背叛或关系破裂的痛苦。而观看恋综时,作为观众享有一个上帝视角和绝对的心理安全区。”同济大学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陈发展提到,当屏幕里的嘉宾谈恋爱时,观众将自己代入进去,获得了情绪的愉悦和放松,却无须承担现实中的经济成本、时间投入与情感风险,这极大地满足了人们对安全感与掌控感的需求。
“同时与充满琐碎与磨合的现实关系不同,恋综通过剪辑与叙事,构建了一个‘高度提纯的理想化浪漫叙事’,补偿了人们在现实中感到的疲惫与失望,并为那些对爱情抱有纯粹幻想的人,造了一个美好的梦。”
在观看节目时,观众常常会对嘉宾产生强烈的情感投射,深度沉浸在“嗑CP”(支持喜爱一对荧幕情侣)的快乐中。清华大学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精神心理科副主任医师肖雪表示,这是理想自我的投射。“观众往往在嘉宾身上看到了自己渴望拥有却未能实现的品质或经历,支持这对CP,本质上是在支持一个理想化的自我版本和爱情剧本。当我们深度‘嗑CP’时,会给我们带来类似自己恋爱成功的奖赏感,这是一种非常真实的神经生理体验。”
是“恋爱观察课”还是“失真脚本”?
对于部分社交圈狭窄或恋爱经验不足的年轻人而言,恋综是否扮演了“社交脚本”或“恋爱观察课”的角色?专家认为,其影响具有双重性。
对于部分社交圈狭窄或恋爱经验不足的年轻人,陈发展认为,恋综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扮演了“社交脚本”或“恋爱观察课”的角色。“通过观察节目中嘉宾的互动,年轻人可以学习如何表达好感、如何沟通想法、如何处理分歧,这些都对现实中的情感建立有参考价值。”
然而,陈发展也提醒,恋综内容并非全然真实,不可直接等同于现实情感模板。肖雪同样认为,恋综中的浪漫是浓缩和加工的,而现实关系是琐碎且需要长期经营的。这容易导致年轻人对现实恋爱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当现实不完美时,更容易感到失望和挫败,甚至对现实中普通但真挚的情感关系产生排斥。
将屏幕内的“甜”转化为现实中的“爱”
面对恋综引发的热潮,公众应如何健康地“食用”?陈发展和肖雪给出建议。
保持清醒的“旁观者心态”。首先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的媒介素养”,恋综是一个被精心设计的“文化产品”,应以欣赏而非照搬的心态观看。
从“嗑CP”到“学关系”,进行“自我对焦”。观众将关注点从“他们会不会在一起”转移到“如何处理冲突”“怎样沟通”并利用节目内容作为镜子,多问自己:“我被什么样的特质吸引?”“我在关系中最看重什么?”以此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
设立“行动触发器”,回归现实“躬身入局”。这是将观看乐趣转化为积极动力的关键一步。鼓励年轻人将屏幕内产生的“心动”能量,转化为一个微小的、现实中的行动。
“真实的恋爱可能没有综艺里那么‘高甜’,但它所带来的深度联结、共同成长和真实体温带来的慰藉,是任何‘代餐’都无法比拟的。希望每一位年轻人,都能既有享受‘云恋爱’的乐趣,更有创造‘现实爱’的勇气与智慧。”肖雪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