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乔芮)11月20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发布的《2025年第46周第883期中国流感监测周报》显示,本周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上升。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为6.7%,高于前一周的5.5%,同时也高于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3.1%、6.4%和3.5%)。北方省份哨点医院报告的ILI%为7%,高于前一周水平的6.2%,也高于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同期水平(2.1%、5.8%和3.9%)。

2025年第46周流感样病例监测实验室检测结果。图源: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11月2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综合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流感活动较往年提前,预计北京将在12月中上旬达到高峰。目前,疫情以中小学生等年轻人群为主,后期可能逐渐向中老年人群扩散。一旦出现流感症状应尽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尤其是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应加强防护,防止病情进展为重症。
李侗曾介绍,流感在我国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流行期一般为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今年流感活动提前,南方自10月、北方自10月下旬开始,流感病例就明显上升。他指出,幼儿园、中小学往往会先发生聚集性疫情,这是因为儿童既往感染少、免疫力较低,且集体活动频繁。后期随着家庭内传播,老年人和有基础疾病者感染风险上升,重症病例也会随之增加。
李侗曾强调,流感和普通感冒完全不同,两者危险性的差距就好比老虎和猫。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重,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酸痛等,可能发展为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属于可致死性疾病;而普通感冒症状较轻,多表现为流涕、打喷嚏等,一般数日就可自愈。
在防治方面,李侗曾表示,在流感季或接触流感患者后,如出现典型症状,应尽快进行抗原或核酸检测。确诊后,应尽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把握发病48小时内的黄金窗口期。居家期间,患者应单独居住、保持通风,减少与家人接触,尤其要远离老人、儿童等脆弱人群。
目前,主流抗病毒药分为RNA聚合酶抑制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玛舒拉沙韦属于前者,全程只需服药一次,临床研究显示其退热更快、清除病毒效率更高,耐药突变率较全球同类靶点药物低10倍。相比而言,奥司他韦作为代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需每日两次、连续服用五天。
随着流感高峰将至,李侗曾呼吁公众提高防范意识,积极接种疫苗,出现症状及时诊治,共同控制流感传播。流感的威胁不容小觑,只有科学应对、及时干预,才能有效保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