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搭建广阔平台 挖潜银龄教师资源

 2024/10/12 9:36:23 《科学时评》 作者:中国教育报 张聪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日前,有媒体报道,北京“银龄”支教团先后三批21位“老校长”历时八年在阜平的18所乡村学校支教,在太行山深处谱写乡村教育新篇章。前不久,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4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整体部署,今年计划招募7000名银龄讲学教师,发挥优秀退休教师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农村地区教育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优秀退休教师像北京“银龄”支教团里的校长们那样,没有选择安享休闲的退休时光,而是暂别含饴弄孙的晚年家庭生活,怀着教育梦想,在相关政策的驱动下主动请缨、成为银龄教师,前往乡村、海岛、边疆等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区域支教支研。

2023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明确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在保障劳动适龄人口充分就业基础上,挖潜广大退休教师政治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营造终身学习的文化氛围,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一年来,全国各地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地区相关情况,主动研制区域性的银龄教师行动计划,深入挖掘银龄教师教育潜能,从而有效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实际上,成为银龄教师,是一些退休教师的主动抉择,也是教师专业生涯的另一种接续。从援派学校到受援学校,银龄教师实现了教师身份的转变。在人口老龄化的时代背景下,越来越多像教师这样的知识型群体因自然年龄而迎来了“退休”的节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群体完全退出社会发展。恰恰相反,在身心健康允许的情况下,不少知识型退休群体主动选择重返工作岗位,继续贡献自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与专业经验。一方面,他们以丰富的人生阅历、专业素养实现着人生价值,推动自身的专业“再发展”,而不是“闲置”在完全退休生活中;另一方面,社会发展亟需这些知识型退休群体的持续帮扶,特别是那些薄弱区域、薄弱学校,亟需银龄教师群体的有力推动。因此,无论是社会发展,还是个体抉择,银龄教师群体均具有存续的重要价值与深远影响。

作为知识型退休群体的核心构成,银龄教师以其丰富的教学经验、扎实的科研能力等成为很多受援学校急需的专业能手。但事实上,不少银龄教师也在受援学校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如何能够更高质量地帮扶受援学校?通过对部分银龄教师群体的调研发现,有的银龄教师承担过多的教学任务,每天忙于备课、上课,无暇指导青年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有的银龄教师虽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但其科研资源并没有在受援学校得到较好释放……这些现象折射出银龄教师在当前教育改革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丰富的银龄教师教育资源还需要有更多重视,深入挖潜银龄教师资源正当其时。

银龄教师拥有真挚的教育情感、无私的奉献意识,能为受援学校提供宝贵的精神力量。银龄教师应当政治可靠、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良,在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时代背景下,要挖潜优秀银龄教师的精神内涵,让他们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专业优势和经验优势,通过课程教学、教学指导、课题研究、团队建设指导等方式,指导青年教师发展成长,带动提升受援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水平;同时发挥在教育引导和关爱保护青少年方面的优势作用,开展系列共育活动,培育时代新人。

银龄教师拥有丰富的课堂经验,可以为受援学校提供难得的教学范本。银龄教师历经几十年的教育生涯,具有较为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对受援学校教学具有重要的经验支持作用。很多受援学校处于交通不发达的山区、海岛等区域,教师教学水平有限。因此,要发挥银龄教师引领、示范作用,为当地学校带来先进教育理念、优质课程及丰富资源,激发教育的内生动力。既让退休教师可以发挥余热,又促进受援校、受援地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搭建良好平台,发挥好银龄教师的学术研究能力,丰富受援学校科研资源。有的银龄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为受援学校研制校本课程、凝练教育特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提供一定社会资源。因此,要搭建广阔平台,全方位推动优秀退休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育工作。将银龄教师这颗珍贵的教育“种子”,播撒在教育发展相对薄弱的学校中,并着力唤醒“种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蓬勃力量,使其成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设教育强国的有力支撑。

来源:中国教育报 张聪(作者系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