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更好发挥评价指挥棒作用,让青少年动起来

 2024/10/18 14:18:46 《科学时评》 作者:光明网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随着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各部门不断出台政策措施,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以落实“五育”并举。但媒体记者了解到,各地中小学生在开展体育运动时依旧存在阻碍,有些受限于硬件设备,有些则囿于固有观念和不健全的机制。

学校体育活动受限制有多方面的原因。从师资、场地、设施的软硬件条件限制,到“重智轻体”的惯性办学思维,再到缺乏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的制度保障等,不一而足。结果就是,很多学校中小学生的体育课经常被占用,甚至在课间十分钟学生都不能出教室,很多孩子的社交活动只能在厕所开展。“厕所社交”现象充分说明了在一些学校,学生生活空间逼仄。从统计数据来看,“小胖墩”“小眼镜”现象普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到优良的比例为55.1%。尽管这一数据比2021年提高1.3个百分点,但也意味着还有接近一半的中小学生体质只是及格,甚至不及格。

不久前,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要让孩子动起来、跑起来、活动起来,特别是让孩子多见阳光,在阳光下多奔跑、多运动、多呼吸新鲜空气,让他们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这一要求无疑体现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美好期待。事实上,体育运动不仅能减少健康风险、提高学生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专注力、提升学习效率、塑造坚韧性格,具有以体育智、以体育心的独特功能。可以说,体育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具有纽带和基础作用,体育运动的育人功能是其他学科无法代替的。

从现实来看,从政策文件的出台、健康第一理念的强化,到学校层面的落实落地,让青少年在校园内动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存在显著差距。考虑到软硬件条件是影响体育课开齐开足的现实因素,加大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配齐体育教师,仍需要持续努力。在人口增长放缓,学龄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优化教师学科结构或许为各地配齐体育教师、提升教师专业性带来了契机。

客观条件之外,体育课能否开齐开足上好,课间十分钟学生能否走出教室自由运动,更取决于学校管理者的育人理念,取决于他们是否能真正认识到体育的价值,愿意从呵护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角度去推动教育变革。在这方面,全国各地已经普遍推进了体育中考,随着体育在中考中权重不断提高,有力扭转了体育课不受重视的情况,带动了全社会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关注,对于引导学生养成运动习惯具有积极意义。

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重视仍然带着应试导向,即学校、家长、学生对某个体育项目的重视是因为中考要考,而不是出于真正的热爱。很多家长会在中考前给孩子报班补“体育”来应付考试。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可能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损害,也无益于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因此,进一步改进评价体系,更加重视过程性评价,注重考核平时成绩和掌握健康知识,仍然是改革的方向。(李一陵)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