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中学招聘教师,不必痴迷名校硕博

 2025/1/4 10:08:59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黄齐超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黄齐超

近日,江苏省苏州中学公布了其赴高校招聘2025年应届高层次优秀毕业生的录用名单。名单显示,苏州中学录用的13名毕业生中,清华大学毕业生6人,北京大学毕业生4人,博士毕业生8人,硕士毕业生5人,并无一人是师范专业毕业。(1月2日 《成都商报》)

难道,是招聘过程中师范类毕业生败下阵来?恐怕未必。事实上,苏州中学在招聘启事中公布了“重点院校名单”,这份名单中不含任何一所师范类高校。这或许预示着,即便师范类毕业生通过了报名门槛,他们也可能在面试时败下阵来。

按理说,学校招聘老师,首选应当是师范生。名校的硕博毕业生学术能力无可挑剔,但学历与教学能力并非完全等同。事实上,学霸未必能教得好学生;毕竟,非师范类的名校,人才培养的目标通常是学术研究而非师资培养。

作为一名合格的中学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学科知识,还应具备精湛的专业素养,例如教育学、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储备。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文化,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事实上,在班级管理、课堂驾驭和学生事务处理方面,师范类毕业生更具优势。

此外,这些名校的硕博生竞争教师岗位,可能更多的是看重事业编制和优渥的薪资待遇,一旦遇到更好的机会,他们跳槽的可能性更大。那么,他们是否真正拥有长期执教的情怀?是否对教育有深厚的热爱?这一点值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教育的内涵不是学历堆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不能仅凭毕业学校来衡量。学历和毕业院校的层次固然重要,但它们并不是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教学能力才是衡量教师是否合格的关键。

一线城市的中学热衷于招聘名校的硕博毕业生做教师,恐怕并非完全为了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多的是为了装点门面,迎合家长对教师学历的迷信。招聘教师越来越偏向于名校硕博,招聘中的“唯名校”倾向日益凸显,这对师范类院校的发展极为不利。

说到底,学校招聘应当根据教师岗位的实际需求,设置合理的院校层次和学历要求,选拔最匹配的人才。引进博士等高学历人才担任中小学教师是对教育的重视体现,但引进名校硕博做教师,还必须考虑如何合理使用、留得住、能育人,不能把他们当做宣传噱头来装点学校门面,这样只会导致人才的浪费。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