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招考“拒绝”海归释放何种信号?
徐林生
多省市的公务员选调,开始明确限制甚至“拒绝”留学生了。据媒体报道,2025年度“选调优秀大学毕业生”的高校范围发生罕见变化,往年可报考的“国(境)外知名高校”名单全部消失了,包括哈佛、剑桥、牛津等60所全球名校。在考公大省山东,2025年度定向选调、常规选调范围也都取消了海外高校,向海归关上一扇门。
类似变化还出现在北京、河南、河北、山西等多个省份。尽管不同地区的具体规定有所差异,实行有先有后,但选调生招考留给海归的机会越来越少,是不争事实,表明海归的光环逐渐褪去,曾经的就业优势不复存在。人们不禁感叹: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那么,多地选调生招考“拒绝”海归,释放出何种信号?
首先,选调生选拔越来越严。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每年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进行重点培养的群体,一般可“直通”任职公务员。基于此,选调生报考条件比公务员招考都要高,除基本要求外,还有严苛的附加条件,可谓优中选优。各地组织部门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选调生招考从严选拔,“拒绝”海归,实属正常。
其次,立足国内培养成趋势。经过四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在培养人才方面成就斐然。广大高校扎根中国大地奋发进取、立德树人,不断吸收世界著名大学治学经验,办学质量越来越高,特别是“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不输国外名校。加上近年国内研究生进一步扩招,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层次毕业生可满足需求。选调生立足国内选拔,已水到渠成。
第三,堵住教育不公的“暗道”。近年来,海外留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引发关注。如英国、新加坡等国家“一年制”研究生,被忧虑教学质量难以保证;部分国外高校“见钱眼开”,申请门学位槛越来越低,甚至出现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做”的专业和线上课程;一些留学机构与国外机构“里应外合”,弄虚作假,“水硕”“水博”手到擒来。这让国内高校同学情何以堪?选调生对海归“关门”,一定程度堵住了这些“捷径”,导向意义显著,让教育更好地彰显公平属性。
统计数据显示,从近年各地选调生录用情况看,海归人数占比较低。除此之外,海归参加各类公务员及事业编考试条件并未改变。也就是说,“拒绝”海归参加选调生考试,其实影响面较小。但是,此举释放出的信号值得各方重视。特别是广大家长和学生,务必认清国家发展大势及人才培养侧重点,在考虑求学地区和选择高校时,应充分评估海外留学性价比及就业前景,未雨绸缪,作出理性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