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高教观察》>正文

高等工程教育: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突破口

 2025/7/15 13:52:05 《高教观察》 作者: 中国科学报王良 林杰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王良 林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方向。整体而言,教育科技人才在一体改革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结构性矛盾。例如各层级改革实践习惯于“单兵突破”与“自说自话”,涉及的利益主体和矛盾纷繁复杂,多部门、多层次、多环节成为改革中的常见现象,统筹性、协调性的制度安排并不多见,即使是细分领域的改革实践也往往会牵涉其他领域的制度设计与利益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特征十分明显。

因此,在实践层面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突破口”,如此才能撬动改革全局,实现“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改革效果。高等工程教育以其独特的教育模式以及与教育科技人才的紧密联系,成为符合上述需求且应详加谋划的“突破口”。

高等工程教育的重大使命

高等工程教育能够作为一体改革的“突破口”,首先源自其独特的教育属性与发展定位,即高等工程教育可被视为一个微型的教育科技人才生态系统。从内涵上来看,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既包括横向维度上统筹多个领域的系统性综合改革,也体现为纵向维度上针对教育科技人才组织体系、结构形式以及各系统之间协调配合的工作制度、运行方式等关键内容的深层次改革。

工程教育是紧密结合工程实践活动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类型,具有工程与教育的双重属性与特征,既包括以知识传授与人才培养为使命的教育活动,也突出强调以科技创新为目标的工程实践活动,体现出教育科技人才生态协同的特征。同时作为一种专业实践和教育实践的交互存在,高等工程教育涵盖了工程师、工程科学家、技术企业家和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等多层次、多类型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图谱。可以看出,高等工程教育事实上是教育科技人才在实践末端的重要交汇点。

作为当前我国规模最大的教育类型,高等工程教育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工程科技人才、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使命,在提高教育质量、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高质量工程教育体系建设作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突破口”,相当于给一体改革锚定了“试验田”,不仅能够有助于探索化解内生于改革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冲突的路径,也能够在“小切口”基础上逐步拓展深入到体制机制改革的“大问题”层面,在试验探索的基础上逐步取得综合性制度创新的预期成效。

其次,高等工程教育发挥一体改革“突破口”作用的基础是其与教育科技人才的深度关联,能够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

一方面,工程教育是深度服务国家战略的典型教育实践。工程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与国家现代化进程保持着“适应”和“满足”、“创新”和“引领”两种并存关系,不仅在人才供给与技术创新方面有效服务国家战略,还能主动引领国家现代化转型进程,成为当前我国教育体系中直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教育实践类型。

另一方面,工程教育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工程活动以集成创新为特征,不仅为科学探究活动提供了专门的精密设备仪器资源,还直接参与创新实践活动,驱动激活全链条的知识生产能力,实现产学研各阶段的综合创新。工程教育通过教育实践活动综合了不同类型的创新路径及优势,重视科研活动、工程实践以及直接的现实生产力之间的循环影响,在知识生产、技术创新与产品优化等方面推动形成“自然科学→技术创新→工程产品”与“工程创新→技术升级→科学突破”并存的创新链条,强化了以工程产品与协同集成为核心的创新路径。

此外,工程教育是培养关键领域高层次科技人才的主战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1100多所学校举办工程教育,共有1.9万多个工科专业,在校工科生约550万人,每年稳定输送160余万名工科本硕博毕业生。中国普通高校工科专业招生数、在校生数、毕业生数都稳居世界首位,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规模巨大的工程教育为国家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工程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和后备军,特别是工程教育致力于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创新工程硕士、工程博士等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模式,大幅度增强了我国面对新业态变革的竞争力。

最后,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工程教育还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类福祉的“助推器”,能够为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供更加适宜的改革环境。应对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挑战,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需要创新型工程和技术解决方案,也需要大量具有崇高情怀的、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工程师。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形态转变、破解人类面临的共同难题、增进人类福祉,工程教育都是首选的解决方案。

发挥“突破口”作用的新路径

如何构建高质量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并发挥好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突破口”的作用?在一体改革视野下,高等工程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密切关注以下4个方面:

一是部分与全局的平衡。要进一步将高等工程教育置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发展的全局之中,“跳出工程看工程”“跳出教育看教育”。根据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思路,指导工程教育进行全面深化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进而撬动教育科技人才全局的深入变革。

二是规模与质量的协调。要关注工程教育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动态平衡,进一步聚焦特色与内涵发展路径,根据现实情况合理预测未来工程教育规模,推动工程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均衡化调整,促使工程教育系统主动服务教育科技人才协调发展。

三是内部与外部的互动。既要重视工程教育内部体制机制的改革,提高工程科技人才培养质量,推动工程技术和工程系统创新优化,又要重视以工程教育牵引外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的一体改革,强化工程教育在服务国家战略、促进科技创新和强化人才供给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工程教育在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中先行先试和关键“突破口”的重要作用。

四是当下与未来的衔接。建设高质量的工程教育体系不仅只关注当下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协同发展的需求,也要研判未来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中的症结和矛盾,以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的态势持续加大体制机制的改革力度。

(作者分别为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助理教授和大连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教授,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辽宁路径研究”〈编号L24CGL014〉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国科学报》 (2025-07-15 第3版 大学观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