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直播场景下“未保”,各方责任一个都不能少
郭海英
进入暑期,中小学生的“主场”从学校转至家庭和社会,进一步做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成为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近日,抖音在武汉启动“共建文明直播·2025暑期未成年人”专项行动,多部门携手抖音直播建立联动机制,强化直播场景下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未成年人保护方面的举措及成果,表示将持续扩大“线上+线下”联动治理机制范围,加大投入提升模型识别能力,合力筑牢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网。
未成年人是“数字原住民”,注定了离不开互联网。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知网用网合法权益,是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到直播场景下的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不得为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直播发布者账号注册服务;《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规定,网络直播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网络直播发布者真实身份信息动态核验机制,不得向不符合法律规定情形的未成年人用户提供网络直播发布服务,等等。
加强直播场景下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需要相关主体依法依规履职尽责,各方责任一个都不能少。平台方面,要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能和治理责任,尽最大努力防范、遏制侵害未成年人权益行为发生,并不断优化、完善与其他主体的联动协作,严厉打击各种涉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违法行为。
据介绍,抖音直播严格执行相关法律规定,禁止主播诱导未成年人打赏消费,且明确禁止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出镜直播,年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开播,需征得其父母或监护人书面同意。抖音直播日均最高拦截未成年人打赏消费40万次,今年以来共有1.5万个账号因涉未成年人打赏被暂停充值、消费功能,已回收未成年人冒用成年人账号直播权限8441个;因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372个账号被无限期回收直播权限。同期,抖音直播帮助4.2万个家庭完成未成年人打赏退款,并将持续简化未成年人退款流程,对符合退款要求的家庭更快予以退款。
家庭保护方面,目前存在一些复杂的问题和矛盾,如有的孩子用家长的账号直播或出镜;有的家长想把孩子当成“摇钱树”,用自己的账号安排孩子直播或出镜;有的家长没有意识到网络直播乱象对孩子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伤害,默许孩子打赏或绕过平台规则,甚至仿冒未成年人恶意申请退费……鉴于此,家长应严格落实法律法规赋予的监护治理职责,不断提高包括孩子在内的家庭成员的网络素养,提高直播场景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认识和能力。抖音直播相关负责人建议,家长在孩子使用手机时,应开启、用好未成年人模式,这样孩子就无法充值、打赏消费和提现。
同时,政府职能部门、监管部门、司法机关应筑牢法律堤坝,细化责任边界,健全直播场景下未成年人保护联动机制,实现信息互通、风险共防、问题速处。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网络素养教育,将之纳入日常教育教学体系,帮助学生识别网络风险,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理性参与网络直播的良好用网习惯。
就此而言,抖音“共建文明直播·2025暑期未成年人”专项行动的更大价值,正在于推动建立直播场景下未成年人保护的常态机制和长效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