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莫让治理“萝卜岗”沦为“打地鼠”游戏

 2025/10/28 9:59:46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郭鲁钰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郭鲁钰(伊犁师范大学)

近日,河南新蔡县招商服务中心招聘因岗位专业设置引发“萝卜岗”质疑。10月27日,河南新蔡县人社局发布情况说明:近日,该县招商服务中心招聘岗位专业设置不当一事引发关注,我们深表歉意。经研究,该岗位学历专业调整为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及以上毕业生,不限专业。县委已责成县纪委监委对该岗位设置过程进行调查,并对招聘进行全程监督。感谢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监督。(10月27日 《北京日报》)

要理解此次争议的核心,首先需厘清“萝卜岗”的定义与本质。所谓“萝卜岗”,是指在招聘过程中部分职位被事先内定后,为特定人员“量身定制”的岗位。其要求往往与某一特定人选的背景、能力高度契合,比如刻意设置小众专业、特定工作年限、冷门资格证书等精准条件,通过这种“精准筛选”让其他应聘者难以与之竞争,最终导致普通考生报考往往只是充当“陪跑”角色,公平竞争的权利被变相剥夺。

从更深层次来看,“萝卜岗”绝非简单的招聘条件设置问题,而是招聘领域典型的“特权游戏”。少数人试图通过“量身定制”的条件,将本应面向社会公开选拔的公共岗位,异化为私人或特定群体的“囊中之物”。此次河南新蔡县招商服务中心的招聘争议,正是这一本质的鲜活注脚——“专科不限专业、本硕要求苛刻”的矛盾条件,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招聘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暗角,那些看似不合理的设置,在求职者眼中便是公平赛道上的“陷阱”,让埋头备考、期待凭实力竞争的人顿感寒心:原来比拼的不是能力,而是谁能匹配上“定制化”的岗位门槛。

这场看似随着官方整改而平息的舆情风波,实则暴露出事业单位招聘治理中的一大隐忧:若仅靠“舆情倒逼整改”的模式,“萝卜岗”很可能沦为反复上演的“打地鼠”游戏,二者的相似性恰恰体现在这种“见招拆招”的被动博弈中。舆论敲掉一个曝光的违规岗位、网友揪出一个条件奇葩的岗位,监管就紧急叫停整改;舆论聚焦一次暗箱操作嫌疑,官方就启动专项调查。可就像“打地鼠”游戏里机器不停、地鼠便会接连冒出,若招聘制度的“防护网”没有从根源扎紧,“萝卜岗”也能换种隐蔽形式卷土重来。

不可否认,官方此次的快速响应展现了对舆论监督的重视,但“事后补漏”的整改,终究不如“事前设防”的制度管用。“打地鼠”式的治理,始终慢于违规操作的脚步:那些未被舆论关注的基层招聘、那些包装得足够“合理”的岗位条件,很可能成为“漏网之鱼”;而每一次“舆情倒逼整改”,都是对公众信任的一次消耗——人们期待的从不是“出错后纠正”,而是从源头就没有“萝卜岗”生存的土壤;求职者想要的也不是“被偏袒后的补偿”,而是一条全程透明、无需提防暗箱操作的竞争赛道。

事业单位招聘的公平,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基石,容不得“打地鼠”式的敷衍治理。正如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所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唯有以制度为锄,筑牢公平“根本”;以透明为泉,疏浚正义“源流”,才能彻底铲除“萝卜岗”滋生的土壤,让每一位求职者都能在阳光下凭实力竞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郭鲁钰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