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纯属哗众取宠

 2025/10/31 8:19:55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徐林生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徐林生

“失败是失败之母,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近日,清华大学官方账号发布一课堂视频,老师讲课的这句话引发网友热议。(10月29日 《潇湘晨报》)

据视频介绍,这是清华爆火的心理课现场,学生挤满教室。课堂上,该校刘嘉教授讲述了“习得性无助”心理学现象: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将一只狗关进笼子并电击,狗起初会挣扎逃离,发现没用后逐渐就放弃,最后趴着不动了。此时,心理学家把笼门打开,电击依旧,但发现狗依旧趴着不动。

刘教授总结说,“这时就回到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失败是失败之母,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对此,有网友表示认同,有人表示此说太绝对,依旧相信“失败是成功之母”。记者注意到,目前该视频已被删除。

现实中,说“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者,大多属于钻牛角尖,人们一般不当回事。但是,清华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堂而皇之说出,不可等闲视之,引发关注,不足为奇。

必须说明的是,刘教授是在讲授“习得性无助”心理学现象时,从实验狗的表现得出“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结论。“习得性无助”指一个人或动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失败、挫折或惩罚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即使后来情况改变,也会选择放弃努力,被动地接受痛苦。不过,因此说“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站不住脚。

首先,人们常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属于教育学范畴概念,更多的是强调学习方法论。从“习得性无助”实验得出所谓“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属于心理学问题。这种“移花接木”式类比逻辑,混淆了不同范畴的概念,没有科学意义。

其次,这种说法无法逻辑自洽,经不起推敲。原命题“失败是成功之母”中的“失败”,指的是愿意总结、主动改进的“失败”(即“吃一堑长一智”);“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中的“失败”,指拒绝反思、重复犯错的“失败”(即“重蹈覆辙”)。这两个“失败”概念的内涵及外延并不相同,不容偷换。

此外,刘教授只看到“无反思的失败会导致持续失败”这一种情况,就否定“失败能催生成功”的普遍规律,进而忽略了“失败→反思→改进→成功”的完整链条。这种用局部案例推翻全局命题的思维,存在明显片面性,是典型的以偏概全。

更为重要的是,“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之说背离教育原则。这种说法否定了学习的动态过程,压抑了学生的成长潜能,削弱了他们的心理韧性,与现代教育提倡的支持、发展和关怀精神背道而驰。教育者的核心任务,不是告诉学生失败没有价值,而是创造一个允许失败、鼓励反思的良好环境,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培养他们应对挫折的能力,使他们在失败中学会成长,最终走向成功。

总之,“失败绝不是成功之母”之说,经不起逻辑推敲及实践拷问,更多的是硬要标新立异,纯属哗众取宠之举。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徐林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