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拔牙也会致命!这八类人千万别大意

 2025/5/10 10:35:21 学术科普 作者:科普时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日前,一女子在网络平台发布视频,称其31岁的丈夫拔牙后离世。拔牙,这个看似平常的口腔科外科操作,为何会夺走人的生命?

拔牙为何会致命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陈赫表示,一般情况下,拔牙的风险和创伤相对较低,但确实有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情况。

首先是麻醉相关风险。拔牙手术通常会使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部分患者可能对某些麻醉药物过敏,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引发心律失常、呼吸抑制,甚至出现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

术中及术后出血问题也不容小觑。陈赫介绍,术中可能因血管损伤、凝血功能障碍或患者服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导致出血过多,术后过度漱口或剧烈活动可能导致持续性渗血,严重的甚至会引发失血性休克。

在拔牙治疗过程中,疼痛和紧张会刺激患者血压、心率骤升,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术中可能因应激反应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或脑卒中。

另外,拔牙后创口感染也是一大隐患。“若出现持续性剧烈疼痛,很可能是干槽症,需及时处理。”陈赫说,若进一步发展为颌面部间隙感染,严重时会引发败血症或颅内感染,危及生命。

哪些人群拔牙风险更高

陈赫提醒,以下八类人群在拔牙时,需格外重视术前准备。

高血压、冠心病患者需要提前稳定血压,并全面评估心脏功能。在拔牙前,务必将血压、心脏功能控制在相对稳定的范围内。

凝血功能障碍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患者,拔牙有可能会导致出血不止,需调整药物并监测凝血指标。

糖尿病患者拔牙也需谨慎,建议将空腹血糖控制在8.88mmol/L以下再进行拔牙。因为高血糖环境不利于创口愈合,还可能增加感染风险。

肝肾功能不全者同样要注意。肝功能异常会影响凝血功能,而肾功能差的患者代谢麻醉药速度慢,所以都应当先调整并稳定肝肾功能后再拔牙。

孕妇及经期女性在拔牙问题上也需小心。怀孕前3个月和后3个月拔牙风险高,可能引发流产或早产。经期女性凝血功能下降,拔牙可能诱发代偿性出血。

处于急性炎症期的患者,例如口腔内局部处于急性智齿冠周炎等炎症状态时,拔牙可能导致炎症扩散,引发颌面部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应当通过药物控制炎症消退后再拔牙。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在患病期间拔牙容易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异常,可能会引起甲状腺危象。

恶性肿瘤患者,如果患牙位于恶性肿瘤区域内,拔牙容易刺激肿瘤细胞,所以拔牙需谨慎。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