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主播“卖惨”博流量获利:公众善意岂容恶意利用?

 2025/2/16 10:02:29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郝雅婷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据2月14日央视新闻报道,一个名为“大先哥助农在行动”的短视频账号不断发布“卖惨”“助农”视频,借此销售水果金额达400余万元。同一个人在不同视频中饰演的不同角色,有时扮演贫困果农,有时扮演善意或恶意的水果收购商。警方经调查,发现了前端打造人设、孵化网红,中端内容编撰、剧情拍摄、电商运营,后端农产品供应,无底线“卖惨”博流量获利的灰色产业链。

在短视频软件盛行的当下,流量成为了主播们趋之若鹜的对象,它不仅能提高主播们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更能为自己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这样的诱惑,催生了一批通过“卖惨”博取公众同情,以此为自己牟利的短视频博主。比如“大先哥助农在行动”的运营团队有3-7人,打着助农的噱头,通过“卖惨”视频代销水果,虽然该账号直播中展示的与实际售卖的水果存在货不对板情况,但由于售后操作繁琐,以及产品价格不高等原因,很少有人选择退货。这样的行为消费了群众的信任和爱心,也让那些真正需要的人得不到帮助。

无独有偶,2018年也发生过类似的案件。一名穿校服的男孩站在街边乞讨,讲述“我的大学梦”等凄惨家庭故事,还有奖状、捐款箱和二维码,经警方查证后发现,这是其父亲编造“家庭困难”,企图骗取同情、谋取利益的骗局。类似的案件屡见不鲜,这就导致公众的善意被掠夺,众筹平台捐款额度下降,浪费公共资源,扰乱社会秩序,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无法得到帮助。诚如网友评论的:“消磨完善良,只剩下猜疑。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要么在猜疑里陷入自证漩涡,要么放弃这场艰难的求助之路。”

整治此类乱象,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鉴于“卖惨”主播主要通过在互联网平台进行虚假宣传,因此必须要求平台加强对直播带货的监管,应打尽打,应封尽封,加大曝光力度,同时也为真实的助农活动开辟“绿色通道”;有关部门也要及时出手,绝不能让这种现象持续蔓延下去;博主也应该守住底线,传播更多正能量的内容,切切实实地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而不是盲目追求流量、热度和收入;公众也要仔细甄别,理性判断,发现问题积极上报,为打击此类灰色产业链做出自己的贡献。

善良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品质,绝对不能成为网红博流量的工具和牟利的筹码,岂容恶意利用?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彻底砍断卖惨主播身后的灰色产业链,还公众一个干净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网络直播回归健康积极的发展轨道。

来源: 红网 郝雅婷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