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就应前瞻性布局

 2025/2/21 9:59:01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黄齐超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黄齐超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科技大学常务副校长印杰认为,应该把人工智能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教育来抓,从现在起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大规模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他说,“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将人工智能应用基础课程列为必修课,同时探索‘专业+人工智能’的学科设置模式。”印杰还建议,可以参考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模式,设置“人工智能应用”等级考试,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拥抱人工智能。(2月19日 极目新闻 )

当前,人工智能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驱动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尤其是今年春节期间,DeepSeek横空出世,相关话题度甚至超过了春晚。这个中国独立研发、性能追赶上了Chatgpt的“全球最强AI”,让我们再次领略到了人工智能的科技魅力。

或许有人认为,人工智能属于尖端科学,只能将其融入到大学教育中,而无法在中小学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在笔者看来,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人工智能如同计算机、互联网一样,会成为人人都应具备的技能,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等不到很多中小学生进入大学才开始学习。所以,我们有必要在中小学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教育,让人工智能教育成为一门必修课。

教育应跟紧科技发展的步伐,让人工智能成为握在青少年手中的一把钥匙。印杰称,把人工智能教育当作一项基础教育来抓,大规模普及人工智能教育。在笔者看来,这一提议非常中肯且非常及时。笔者也认为,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农村学校,人工智能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当然,人工智能教育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会呈现不同的目标要求。即便是在小学阶段,也会根据学生的认知而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比如,一二年级的学生,可以让他们与AI机器人聊天,感知人工智能的美妙;而到了三四年级,就可以学习到一些基础的AI知识及其运行逻辑。至于人工智能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实施,政府要在做好城乡统筹和顶层设计的基础上,更注重底部托举。

AI技术大踏步发展,不远的将来,我们必将面临一个充满人工智能的时代。如果不能前瞻性地布局人工智能教育,青少年或将无以给AI技术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的孩子也将在AI科技的竞争中落伍。另外,大家应该明白:人工智能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一个增项,与培养家国情怀、激发创新精神并向而行。

印杰的提议是在提醒我们:发展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普及人工智能教育也是必然趋势。当然,党和国家也早就意识到了普及人工智能教育的重要性,在2024年底,教育部办公厅就发布了一份《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其中明确提出“2030年前在中小学基本普及AI教育”。

教育部的这个“通知”和印杰的“提议”,可谓高瞻远瞩,我们期待普及人工智能教育早日得到落实。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