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治理食品添加剂滥用,更好守护“舌尖安全”

 2025/5/8 10:33:31 《科学时评》 作者:北京青年报 唐山客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唐山客

国务院食安办近日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国家卫生健康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方案》,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

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是食品安全中的“毒瘤”,是民众的痛点,也是食品安全监管的难点。六部门把治理的矛头对准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释放出鲜明的治理信号,契合了消费者的关切和期待,对于强化食品添加剂监管、呵护民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积极意义。

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现代食品工业已经离不开食品添加剂,谈论食品安全也离不开食品添加剂。一直以来,有些人对食品添加剂持质疑、排斥心理,认为食品添加剂有害健康。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我国有关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日益完善严格,如果在食品添加剂的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能够把住质量关,在食品生产加工、餐饮服务等环节能够按标准规范使用食品添加剂、杜绝滥用,就能够确保食品添加剂安全,进而确保食品安全。

揆诸市场,食品添加剂的主要“病症”是滥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以及以化工产品等非添加物质冒充食品添加剂。另外,还存有在食品添加剂生产、进口等源头环节把关不严,食品添加剂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给食品添加剂注入了“水分”,让食品添加剂变了味,越过了食品安全红线,给消费者的健康带来了威胁。

治理食品添加剂滥用,就是要把食品添加剂中的“水分”挤出来,把食品添加剂关进标准的笼子里,圈在法律红线之内。食品添加剂涉及很多环节,也涉及很多部门。六部门印发的《治理方案》明确了治理目标、治理重点和责任分工,治理视野覆盖了食用农产品生产、化工产品和工业原料生产行业管理、食品添加剂进口申报、食品添加剂品种动态管理、食品添加剂生产销售和使用监管以及食品生产、餐饮服务环节,旨在聚焦超范围、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构建从源头到餐桌的全方位、全链条、全流程的治理体系。

滥用食品添加剂等问题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内部人或知情人的举报则能为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治理线索,让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治理方案》明确鼓励社会各界加强监督,有助于挖掘治理潜力,提升治理的全面性、深入性。有理由相信,当内外监督形成合力,就能把食品添加剂滥用的生存空间压缩到最小,就能堵住食品添加剂滥用的通行路径,就能最大限度挤出食品添加剂中的“水分”。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六部门以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为“敌”,吹响了多兵团多阵地作战的号角,给食品添加剂监管注入了强大动能。期待治理形成长效机制,保持高压态势,有效遏制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倒逼食品添加剂相关生产经营者增强自律意识,守住底线,规范经营,给消费者带来看得见、吃得着的食品安全升级。如此,既有利于维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