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校园食品安全不能总靠家长曝光

 2025/5/28 16:10:20 《科学时评》 作者:光明网-时评频道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作者:孔德淇

日前,浙江宁波余姚市联合调查组发布的通报显示:23日中午,接学生家长反映“姚北实验学校食堂绞肉机内有蛆虫”的情况。当日,姚北实验学校教育集团崇文校区(小学部)家长陪餐时,家长进入食堂后厨发现一绞肉机内有蛆虫。经初步调查,家长反映绞肉机内有蛆虫的情况属实。将依法依规开展全面调查,对违反校园食品安全的行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余姚市联合调查组初步查明,绞肉机里出现蛆虫,是机器未按要求及时规范清洗所致。但这绝不是偶然出现的,肉从败坏到生蛆,背后是长时间的管理缺位、责任缺失。食堂工作人员对待自家厨具,恐怕绝不会如此疏忽,为何到了学校食堂,就能任由食物残渣在机器里腐烂生蛆?这中间的漠视与懈怠,令人心寒。更值得警惕的是,若在生蛆前就继续使用绞肉机,那些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或将被轻易掩盖,让学生们吃下问题食物。

回顾过往,类似事件并非个例。从“指鼠为鸭”到臭肉事件,近年来,多地学校食堂问题频发。令人费解的是,不少问题竟是家长率先发现并曝光,本应在日常监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食堂人员、校方管理者却集体失守,对这些触目惊心的问题视而不见。这无疑是一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面对这些乱象,一些校方常以“偶发性”“低概率”为自己开脱,试图淡化问题的严重性。但所谓的极端情形,从来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这些问题被曝光前,校园食堂或许早已问题丛生,只不过是被暂时掩盖,直到“纸包不住火”,才不得不面对。

校园食品安全是学生健康的重要防线。这条防线容不得“一条蛆虫”,也容不下任何食品安全漏洞。守护校园舌尖上的安全,不能仅靠家长偶然的“火眼金睛”,更不能在问题曝光后才“临时抱佛脚”,而应未雨绸缪,建立长效、严格的监管机制。同时,全面梳理校园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的漏洞与短板,对相关责任人严肃问责,绝不姑息迁就。只有让失职者付出沉重代价,才能以儆效尤,让每一个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的人员都真正将责任扛在肩上。

绞肉机里的蛆虫,啃食的不仅是腐肉,还有家长们沉甸甸的信任。相关部门应以此为契机,深挖彻查校园食品安全问题,揪出背后的“病根”。同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每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都应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折不扣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决杜绝校园食安事件出现,这是对孩子负责,也是对教育负责。(孔德淇)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