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机器贴牌易,医美良心难“改名”

 2025/10/10 16:06:20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许海龙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许海龙

据第一现场报道,近日,河南郑州,某医美机构检查现场,执法人员的连番追问,撕开了行业藏不住的乱象。现场画面中,宣称收缩毛孔、焕亮肌肤的黄金微针,本质上是用于手术中凝固组织的高频电灼仪。面对质疑,工作人员轻描淡写一句:“厂家教我的!”而被机构吹得天花乱坠的抗衰王牌超声炮,真实资质是损伤性疼痛的辅助治疗仪器。

一句“厂家教我的”,暴露了医美行业的隐秘乱象。这种“改名术”本质上是一场用概念包装掩盖风险的骗局,在“变美”需求激增的市场中,正悄然吞噬着消费者的信任与健康。

高频电灼仪与黄金微针本是两类功能迥异的仪器,二者在原理、作用深度和适用范围上存在本质区别。前者依靠高频电流产生热效应,让浅表病变组织凝固坏死,多用于祛疣、止血等表皮治疗;后者则通过微针穿透皮肤并施加射频能量,精准作用于真皮层刺激胶原蛋白新生,适用于改善皱纹、祛痘印等美容需求。将电灼仪包装成“黄金微针”,就像把家用剪刀当作手术刀,不仅无法实现宣称效果,更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皮肤灼伤、留疤甚至组织坏死。

更值得警惕的是,这种“改名”骗局有着清晰的利益链条。厂家深谙消费者追捧“高端抗衰项目”的心理,用“黄金微针”这类听起来高大上的名称替代医疗器械本名,既为美容院抬价提供了借口,也为后续责任推诿埋下伏笔。而美容院乐得充当“传声筒”,毕竟换个名字就能让低价仪器卖出高价,何乐而不为?

消费者往往成为最终受害者。他们既缺乏识别医疗器械真伪的专业知识,又容易被“抗衰黑科技”的宣传迷惑,很难发现机器铭牌与宣传名称的猫腻。正如有监管人员质疑的,不少求美者是“听着故事做美容”,别人说这是黄金微针,就信以为真接受治疗。一旦出现皮肤损伤等问题,维权过程往往举步维艰,即便最终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获得三倍赔偿,健康代价也已无法挽回。

这场骗局撕开的,是医美行业监管的薄弱环节。突击检查能发现个案,但要根治“改名乱象”,还需精准发力。对厂家而言,必须强化医疗器械命名监管,从源头遏制误导性命名;对医美机构,应将仪器铭牌与注册信息核对纳入日常检查,让“改名术”无处遁形。而消费者更需擦亮眼睛,做项目前主动核查仪器资质与操作医生资质,留存好相关凭证,避免沦为概念营销的“买单者”。

医美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来不是花哨的名称,而是专业的技术与诚信的服务。当高频电灼仪都能被包装成“黄金微针”,损害的不仅是单个消费者的权益,更是整个行业的公信力。唯有让每台仪器都“名副其实”,让每个项目都“童叟无欺”,医美行业才能真正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许海龙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