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网络监管应对直播鉴宝说“不”

 2024/10/17 14:16:10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徐林生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近日,网红博主“听泉鉴宝”宣布短暂停播引发公众关注。有网友称“我的电子榨菜没了”。据媒体爆料,北大校友称该博主并非北大毕业生再次引发热议。而直播间里真真假假的文物,也引起了公众对于复制文物的思考和探讨。(10月13日《新京报》)

据报道,10月12日,账号“听泉鉴宝”实名认证信息为丁祥栩,账号的学校信息由此前“北京大学”改为“女子中学”。此前,有网友对他的北大学历提出了质疑,“听泉鉴宝”在直播间被问到“是北京大学还是北方大学”时,他简短回复道:“这个东西不重要”。

上月,有网友发视频称,拥有千万粉丝的鉴宝网红“听泉鉴宝”连线一名网友时,该网友展示了多件“文物”,并称是从博物馆拿的。这些“文物”,均被“听泉鉴宝”鉴定为真品。9月21日,重庆市奉节县多部门回应称,将核查视频所述相关内容的真假。

截至目前,“听泉鉴宝”账号粉丝多达2496万。更令人吃惊的是,最近一个月竟然涨粉1000万。博主号称“公益鉴宝”,在直播间每见粉丝“宝物”,皆可隔着屏幕鉴定“真伪”,且语言风趣、气氛轻松、暗语频出、表情夸张,吸粉力强。其鉴定过的“宝物”,种类五花八门、器型大小不一、数量难以统计,网友称赞博主“知识渊博”“眼睛犀利”,常常“一语定音”。

对账号短暂停播,“听泉鉴宝”回应“不要乱猜测,纯粹个人原因”,但网友热议不断。有道“人红是非多”,有猜“动了别人蛋糕”,有说“北大毕业生的人设崩了”,有疑将宝物“看走眼”被人“缠上”了,有估计“直播间里炫富太多”,也有觉得博主只是“想休息一下,避避风头”。

对此,笔者认为,不妨换个角度观察“听泉鉴宝”引发的热议,有必要反思:鉴宝行为是否适合网络直播?众所周知,断定一件“宝物”的大概年代并为之预估市场价格,是一件专业性极强又十分严肃的工作,一位经过专业训练的鉴定师,要在某个细分专业获得市场认可都难上加难。这种情况下,“听泉鉴宝”在直播间隔着屏幕“定睛一看”,短时间内就能对各种“宝物”作出鉴定结论,委实过于轻率。

收藏市场上,“鉴宝”活动水很深是不争事实,多年来,由此引发的争议、纠纷数不胜数。正因为如此,在监管日趋严格的背景下,此前风靡一时、由国家级专家“掌眼”的各地电视鉴宝类节目早已式微,“鉴宝”不时引发争议显然是重要因素。鉴于此,为维护良好网络秩序,促进民间收藏规范发展,有关部门有必要收紧监管举措,对直播鉴宝说“不”。

来源:红网 徐林生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