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吹进高校的“轻食风”是一次观念革新

 2025/5/15 11:02:37 《科学时评》 作者:北京青年报 木须虫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木须虫

“一份手撕鸡胸、一份紫薯、一份西兰花,没负担又好吃!”近日,天津大学卫津路校区学四食堂的轻食窗口前排起了队,学生自选拼搭自己的健康晚餐。今年春天以来,“轻食风”正在各地高校食堂兴起,北京、四川、安徽等地的高校食堂纷纷“上新”轻食减脂餐,“少油少盐、自由搭配、价格亲民”,“圈粉”大学生。

高校食堂的餐窗前悄然掀起“轻食革命”,应当说是年轻群体对健康危机的主动回应。当外卖平台上“炸鸡奶茶”订单居高不下,医院体检报告显示大学生脂肪肝检出率逐年上升,重油重糖的舌尖狂欢背后,是代谢负担与健康隐患的悄然累积。天津工业大学轻食窗口日均接待超300人次的盛况,印证了年轻一代并非忽视健康,而是缺乏将理念转化为实践的路径。诸如,轻食餐以30克小份计价、自由组合的模式,既破解了“一人食难控量”的困境,又用亲民价格消解了健康饮食“高成本”的认知壁垒,为科学膳食提供了可操作的现实方案。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饮食观念的迭代。大学校园轻食窗口不仅是菜品供给的优化,更是健康教育的延伸。当学生主动询问食材来源、烹饪方式,当“蛋白质-碳水-纤维”的搭配原则取代“酸甜麻辣”的感性选择,这场风潮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理性饮食观重构。

“轻食风”将健康知识融入日常就餐场景,成为一堂生动的“食育课”。天津工业大学学生主动询问食材来源、烹饪方式,学校发起“快乐瘦身吧”打卡计划,这些细节表明,轻食正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健康信息,转向主动探索与实践。高校通过饮食服务的优化,将健康理念植入校园文化,构建起 “饮食-教育-生活”三位一体的育人模式。

“轻食风”健康与好吃兼得,才能赢得大学生普遍青睐,对校园餐饮服务创新提出新要求。天津工业大学打造的“中式轻食”概念,用传统烹饪方式保留风味,以自制酱汁平衡口感,既满足年轻味蕾的挑剔,又守住健康底线。这种供给侧改革,打破了“健康餐不好吃”的刻板印象,让科学饮食与美味体验实现共生。

高校在健康饮食领域仍大有可为。高校可进一步深化“医校合作”,引入中医食疗、运动营养等专业资源;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饮食偏好,提供精准健康指导;开发特色饮食课程,让健康理念从餐桌延伸到课堂。当健康饮食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学生将终身受益。

当然,校园轻食革命的持续性仍需多方合力,才能使之从自发上升为大学生活教育与服务的自觉。大学应当因势利导,纳入大学生活教育,加强科学饮食理念与常识教育普及,引导大学生积极响应与践行;同时,优化大学校园餐饮服务,扩大健康餐饮产品供给,尝试个性化餐饮指导服务。例如,将饮食管理融入校园文化,通过团体激励培养学生健康饮食习惯。又如,将科学膳食从食堂窗口延伸至健康教育课程,从运动场打卡扩展至生活方式重塑,更深层引导大学生科学健康生活方式构建。

轻食餐盘里的色彩搭配,映照着健康中国的未来图景。当年轻一代学会用数据丈量饮食,用理性驾驭欲望,这场始于校园的餐桌革命,终将成为全民健康素养提升的重要注脚。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