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体育八条”动了真格

 2025/2/18 9:34:48 《科学时评》 作者:北京青年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海凝

2月17日,北京市中小学开学第一天,北京市教委、北京市体育局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工作的若干措施》,北京市中小学“体育八条”正式发布,通过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赛”、科学精准提升学生体质等八条举措,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将身心健康教育融入学校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第一天,但北京开学第一天显得与众不同,因为相关部门出台“体育八条”,是送给学生的特殊开学礼物,从开学第一天起,学生将会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身心健康是一切之根本,所以加强体育锻炼是塑造强健体魄夯实人生的坚实基础。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各地越来越重视中小学体育工作。《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指出,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强体育必先强教师,教育部为此研制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若干举措的通知》。北京“体育八条”既是落实中央文件要求,也在努力打造中小学体育工作的首都样本。

北京“体育八条”有三个特点:一是“全”。从教育理念、体育课、班级联赛等多个维度全面提升中小学体育工作。二是“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跑步距离给出具体建议,为有效提升学生上肢力量,制定不同年级锻炼标准。三是“实”。以务实要求和措施推动学生真锻炼,确保运动和体育课效果不打折。另外,推进体教融合机制、完善评价机制等也不乏新意。

特别是提出打造“能出汗的体育课”,彰显出政策制定部门洞悉部分学校的体育课质量不高,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要求:杜绝“说教课”和“不出汗”的体育课,防止教学内容碎片化、随意性。所谓“说教课”指的是部分体育老师在教室讲台上体育课,或者在操场“说体育”,只讲理论知识而不见实践行动。所谓“不出汗”,即学生上体育课一举一动“懒洋洋”。

关于学生上体育课,有种常见说法是“三无七不”——无强度、无难度、无对抗,不出汗、不喘气、不奔跑、不脏衣、不摔跤、不擦皮、不扭伤。虽说“擦皮”“扭伤”不宜倡导,但如果有上述表现的话也达不到体育锻炼的目的。不客气地说,“不出汗”的体育课就是浪费体育课机会和资源,难以实现提升学生体质的效果,应坚决杜绝。

所以,无论是打造效果显著的体育课,还是大力开展学生班级联赛,或者课间体育锻炼等,都应该秉持求真务实的精神,让学生“真运动”或者“真出汗”,才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要实现这个目的,既需要学校严格落实“体育八条”规定,也需要从思想上解决部分学生不爱锻炼、不爱运动等问题。

体育既是培养学生运动兴趣、运动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学生精神面貌、性格乃至价值观的过程;体育不仅塑造一个人的身体身材和身形,也塑造一个人的心灵空间和精神世界。加强学校体育的终极目的,就是让孩子们的习惯得到培养、兴趣得到开发,运动锻炼不再是一个任务或一项考核,而是一种日常生活方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