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死亡率突破5.2%? 防治AI造谣须有良方
唐传艳
“截至2024年末,80后死亡率突破5.2%,相当于每20个80后中就有1人已经去世”……近期,网上一连串骇人听闻的数字引发关注。尽管AI在对话后标注了数据有局限性,存在间接推算和估算的情况,但这条假新闻还是被加上骇人听闻的标题在互联网上大肆传播。随后相关消息被辟谣,根据溯源,假数据最初很可能是和AI对话所得。(2月19日《解放日报》)
这个话题引发广泛关注。有记者在微信平台以“80后死亡率”为关键词搜索,不仅微信自带的AI搜索功能会推送这条数据,而且许多自媒体公众号也引用转载这条数据,甚至有自媒体开始为“80后”鸣不平,称他们为“被时代透支的一代”,很快,这个话题又被推上热搜。这不仅反映了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风险性,更凸显了防治AI假新闻的紧迫性。
不难看出,这一说法漏洞百出,例如数据来源与发布时间存在矛盾、统计方法错误等等。该说法声称数据源自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但普查结果无法预测2024年的死亡率,且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明确死亡率以“千分率”为单位,而非百分比。而将30-39岁年龄段的存活人口简单等同于“80后”总出生人口,更是犯了基本的统计学错误。此外,在计算结果时,这条数据还混淆了“累计死亡比例”与“年死亡率”的定义。死亡率是用千分率表示,而不是用1减去人口的存活率,不能将累计的死亡比例作为死亡率。该说法违背了基本的统计规范,毫无科学依据可言,纯属人为捏造的误导性信息。
AI虽然有超强的数据储存和运算能力,但也不是没有缺陷,假如AI训练语料不足、数据来源局限,或底层数据受到污染等,就可能导致错误推算。有专家还担心,现阶段如果想让AI提供一个较专业的学术文献,经常发现它会“编”出一些不存在的文献,这样也就容易产生误导。AI的开发和运用的确是未来发展的大方向,但对其给出的结论毫不设防或盲目相信也是不可取、不理智的行为。
此外,很多自媒体“无风也起三尺浪”,当离谱的数据落入善于炒作的自媒体手中,这个变现流量的绝佳机会自然不肯被他们轻易放过。有些自媒体甚至断章取义和借题发挥,将话题加以包装,并冠之以煽动性标题广泛传播,引发群体焦虑。这种为了流量不惜放大假数据危害的做法,也要加以提防并及时整治。
AI的算力虽强,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源头的细小差错,最终可能变成算法陷阱。因此只有确保数据不被污染和算法真实可靠,AI的巨大作用才能得到更好发挥。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有时候数据虽然假得离谱,但在刻意炒作之下,算法陷阱就会变成话题陷阱。如何阻止算法小错误被自媒体变成大焦虑,也是开发和运用人工智能需要化解的一道难题。
防治AI造假,当务之急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相关部门要加强技术治理,完善治理规则,加强对数据发布的监管,确保权威数据能够及时、准确发布,挤压网络虚假信息的生存空间。其次,公众要提高媒介素养,切勿盲目相信或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在上网浏览信息时要保持对信息来源的警惕性,多订阅官方媒体、政府部门的账号,尽量选择权威、可信赖的媒体或机构作为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