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种肥胖更易引发颈动脉斑块
近年来,颈动脉斑块这一以往被视作“老年病”的血管问题,正逐渐向年轻群体蔓延。在体检中,越来越多30-40岁的年轻人被查出患有颈动脉斑块。作为脑部主要供血通道,颈动脉的斑块程度可反映全身血管健康状况。研究表明,肥胖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有关。那么,究竟哪种肥胖更容易引发颈动脉斑块呢?
中心性肥胖需重点关注
依据脂肪组织在人体内的分布差异,肥胖可分为中心性肥胖和全身性肥胖。北京协和医院国际医疗部主治医师齐衍濛介绍,在我国人群中,腹腔内脏脂肪分布较多的中心性肥胖(腹型肥胖)更为常见。腰围是衡量中心性肥胖的常用指标,当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时,即可诊断为中心性肥胖。相关研究发现,相较于全身性肥胖,中心性肥胖更容易引发颈动脉斑块。
“这是因为内脏脂肪组织具有更为活跃的代谢能力,它会大量释放游离脂肪酸、炎症因子,以及脂肪因子(如瘦素)。”齐衍濛说,这些物质犹如“破坏分子”,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低密度脂蛋白氧化,进而加快了颈动脉斑块的进程。
颈动脉斑块可以缩小
颈动脉斑块一旦出现,是否有逆转的可能?
齐衍濛表示,根据目前的医学研究,虽然彻底消除颈动脉斑块的可能性较小,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合理用药,能够起到稳定斑块、缩小斑块体积及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作用。
“一般而言,大部分人的颈动脉斑块处于稳定状态,不会出现斑块脱落以及颈动脉狭窄的情况,危险性相对不大。”齐衍濛建议,这类人群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干预。比如,戒烟戒酒、保持合理膳食、增加运动量,每周进行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并搭配适量的阻抗运动。这样的生活方式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概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炎症反应,从而维持斑块的稳定。
然而,齐衍濛提醒年龄偏大且心血管危险因素较多的患者,例如存在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情况的,“仅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合理使用降血脂等药物。”
“如果发现颈动脉有超过50%的狭窄,并且已经出现血流受限的患者,则需要前往血管外科进一步诊断和治疗。”齐衍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