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术科普 >学术科普>正文

毒液堪比硫酸!如何防范隐翅虫

 2025/5/25 9:04:21 学术科普 作者:科普时报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随着气温升高,被称为“飞行硫酸”的隐翅虫进入活跃期。

隐翅虫是鞘翅目隐翅虫科昆虫的统称。之所以叫作隐翅虫,是因为后翅隐藏在前翅下。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副院长、教授石娟介绍,其实,并非所有的隐翅虫都有毒,仅毒隐翅虫亚科的部分种类能产生毒素,使虫体体液呈强酸性。

“通常,隐翅虫飞到人身上不会直接叮咬皮肤。”石娟解释,但是当人们用手拍打虫体时,其体液大量溅出,就会对人体皮肤造成损害,出现与皮肤烧伤相似的丘疹、水泡、脓包等,如果不慎进入眼睛里,会灼伤结膜、角膜,不及时治疗,严重时可致失明。

预防隐翅虫,石娟建议首先要安装纱窗。隐翅虫多栖息于水边石块下、落叶或杂草堆,且飞行能力强、趋光性明显,纱窗能有效阻挡其飞入室内。

其次,做好个人防护。前往公园、乡村等区域,应穿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夜间外出时,避免在路灯下长时间停留。

最后,遇到隐翅虫,切忌直接用手拍打,可用嘴快速吹走。若在家中发现,可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包裹后丢弃。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