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快递信息不能止于“表面加密”

 2025/5/9 11:03:43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郭元鹏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郭元鹏

贵州省龙里县人民法院近日审结一起快递从业人员非法获取、倒卖公民个人信息案,4名被告人因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获刑。龙里县某快递公司装车员潘某、罗某在“每条信息0.8元”的利诱下,连续一周偷拍快递面单,将数千条包含姓名、电话、住址及购买物品的隐私信息上传至网盘交易。这些信息经过层层加价倒卖,最终以每条2.5元的价格流入黑灰产市场。(5月8日 《法治日报》)

平台明明承诺对用户电话加密,配送员如何得知自己的真实号码及购买的是隐私用品?当外卖员、快递员能轻轻松松获取如此隐秘信息的时候,隐私泄露也就成为了外卖快递行业的顽疾了。

外卖员、快递员何以能搞到“客户信息”?外卖员、快递员之所以能够轻易获取客户信息,主要源于行业管理和监管的不到位。首先,信息获取的流程过于简单,客户地址、电话等信息在配送过程中毫无保留地暴露给配送员。此外,外卖员、快递员把“客户信息”卖给了谁?从案件中可以看出,外卖员、快递员所获取的客户信息在黑市中流通,最终可能流向各种不法分子手中。这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诈骗、骚扰电话等违法犯罪活动,给客户带来极大的困扰和损失。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需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即处理个人信息应基于明确合理的目的,并采取对个人权利影响最小的方式。面对如此严峻的信息安全形势,外卖快递行业亟需从“信息脱敏”角度入手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技术层面,应全面推进信息脱敏技术应用,将完整电话号码替换为虚拟号段,住址信息模糊到街区层级,从源头切断敏感信息外泄渠道;企业管理层面,需建立严格的内部监管机制,通过监控系统、操作日志审计等手段,对员工接触客户信息的行为进行全流程监督,对违规行为实行 “零容忍”;法律监管层面,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黑灰产的打击力度,完善上下游协同治理机制,不仅严惩信息倒卖者,更要深挖买家,斩断整个犯罪链条,同时推动法律法规与时俱进,填补监管空白。

外卖快递信息泄露问题已成为行业之痛,亟需从信息安全管理的多个层面入手,切实保护客户的隐私权。

来源:红网 郭元鹏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