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评论专栏 >《科学时评》>正文

涨价的“风”岂能吹到博物馆?

 2025/5/9 11:05:20 《科学时评》 作者:红网 张翼 我有话说(0人评论) 字体大小:+

张翼

5月7日,关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门票价格“从10元/人次,上涨到85元/人次”的消息,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引发关注。5月7日,西安碑林博物馆值班人员回应大皖新闻记者称,至于价格上调,是因为扩建开新馆。(5月7日 大皖新闻)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国家《博物馆条例》的规定是清楚的,国家鼓励博物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国家财政对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真金白银”力度始终强劲增长。近年来,国家推进博物馆免费开放普惠大众,博物馆热推动文化自信更是有目共睹。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博物馆总数达到6833家,免费开放率超91%。总量可观的同时是公益惠民、文化共享的力度在不断攀升。

但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在现有的博物馆中,包括民营博物馆和部分国有事业单位在内,还是有收费性博物馆,其政策依据,大体可以追溯到2008年,由中宣部等四家单位联合制定并下发的《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明确提到“全国各级文化文物部门归口管理的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部免费开放。其中,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暂不实行全部免费开放”。

票价飙涨的某些博物馆是不是属于此类情形,是不是有关门票要用于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设施和设备维护、展览及展陈设计以及改扩建建筑设计及建设成本“弥补”等,可能需要一些更明白的信息披露和答疑释惑。

博物馆不同于商业机构,不应简单套用市场化逻辑。文物建筑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传承,其运营核心应是文化传播而非经济收益。部分博物馆以建设维护、展览设计等名义抬高票价,却未能提供清晰的成本核算与资金流向说明,这种信息不透明加剧了公众的不信任感。

屈指可数的收费类博物馆,其门票定价要有一个听取社会意见的公开程序,这是《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等相关规定清楚要求的,市民游客至少要清楚门票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用那套算法算出来的,不能跳过或者虚过这一环,直接“出公告”、给结果,让人大呼“太贵了”“进不起”。

当然,博物馆门票价格“听劝”的案例是有的。两年前,四川德阳拟将三星堆古蜀文化遗址博物馆景区(以下简称“三星堆”)门票价格从72元/人次调整为120元/人次,引起较大争议,相关价格调整方案长期悬而未决。两年过去了,现在,三星堆博物馆的门票价格还稳定在72元。这不就从善若流了吗?

变是常态,博物馆热和文化追梦呼唤更多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也敢于迈出免费开放、文化惠民的第一步。至少,要从定价更透明、议价更公开、票价更亲民开始。

来源:红网 张翼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